杨时后裔中的将军们

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是北、南两宋之交中人,距今有近千年的光景。在他众多的后裔中,文人(包括文职官员)是占大多数的,但是也有一些颇值得称道的武职官员,尤其是民国以后,涌现出来的将军们。他们可以说是群星闪耀,在中国军界、军史中占有一席有份量的地位,兹作以下介绍——

 

海军上将杨树庄(1882—1934)福州人。为杨时第三十代裔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于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八届驾驶班,出任大副。辛亥武昌起义,海军归附时,树庄任“湖鹰”鱼雷艇艇长。民国2年(1913年),授中校,升上校,历任“永翔”、“楚观”舰长。民国6年,转任“通济”舰长。民国9年,升任“应瑞”舰长。翌年,进少将衔。民国12年1月,升任练习舰队司令兼闽江要塞司令。次年5月,以功晋升海军中将。不久,任海军闽厦警备司令。8月,江浙战争起,树庄奉命率闽厦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参加淞沪浏河战役,大获全胜。9月,北京政府授予海军副总司令、海军中将、胜威将军。10月,第二次奉直战争段祺瑞上台,树庄任海军总司令。民国16年3月14日,率领海军官兵归附国民革命军,电令各舰易帜。北伐军遂与海军合作,攻下南京。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树庄任国民政府委员、海军总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军特别党部主任委员。树庄设总司令行营于福州,控制福州、厦门、莆田、仙游和福宁沿海各县。民国18年4月,任海军部部长,授上将军衔。1932年1月,杨树庄终以多病,难胜繁务辞去海军部部长一职,由陈绍宽继任,自此专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杨树庄改任海军部高等顾问。1932年2月,以蒋光鼐替代了杨树庄,组成新的福建政府。此后,杨树庄转任国民政府委员,闲居上海,静心养病。12月,专任国民政府委员。民国22年,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树庄任审核福建党务委员。次年逝于上海,归葬福州鼓山莲花峰,终年52岁。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海军下半旗志哀三日,并下褒扬令,称其“十六年北伐之役,首率海军,响应义师,促成统一,嗣任海军部长,又主政闽省,宽猛得中,抚循著绩”,举行公葬典礼。树庄信仰佛教,素食念经,为鼓山涌泉寺一大施主。其书斋名“耕心”,珍贵书籍后多捐赠福州乌山图书馆。

海军中将杨庆贞(1886—?)号镜汀,福州人。为杨时第二十九代裔孙。江南水师学堂第五届驾驶班毕业。1906年毕业后任清军“通济”练舰驾驶二副。1907年调任“海容”巡洋舰驾驶二副。1908年调任“海圻”巡洋舰驾驶二副。1909年升任“海琛”巡洋舰驾驶大副。1911年11月策动舰内官兵响应革命,11月13日升任帮带。1912年6月1日调任“肇和”巡洋舰少校副舰长。12月3日升任“江鲲”浅水炮舰舰长。1913年1月18日授海军少校。1914年1月代理“同安”驱逐舰舰长兼“江鲲”浅水炮舰舰长,5月25日晋升海军中校,同时免去代理之职。10月25日回任“肇和”巡洋舰副舰长。1916年1月4日升任“建中”炮舰舰长,7月24日授予五等文虎章。1918年4月14日晋授四等文虎章。1921年10月22日授予四等嘉禾章,10月28日任“建康”炮舰舰长。1922年6月27日派任“楚谦”炮舰舰长。1925年12月4日晋升海军上校。1927年3月12日随部参加国民革命军,任长江上游海军总指挥,7月7日调任“通济”练习舰舰长。1929年4月12日派任海军部军务司少将司长。1930年2月24日兼任海军部军衡司少将司长。1934年2月3日调任总务司少将司长。1935年7月17日兼任军衡司司长。1936年11月12日获四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辞去兼职。1938年1月1日调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兼海军作战训练研究室研究员。1939年2月兼代舰械处处长。1941年10月辞去代理之职。1942年9月因病辞职。1945年12月10日获忠勤勋章。1946年2月21日派任军政部海军处中将参事,5月5日获胜利勋章。

海军中将杨廷英福州人,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烟台海军学校毕业。曾任海军陆队司令,海军少将。1947年赴台湾,后升任海军中将。

海军中将杨才尧1933年10月9日出生,福州人。为杨时第三十二代裔孙。台湾海军军官学校1958年班、战争学院第65期、海军指挥参谋学院第61期毕业。 曾任台湾海军“清江”、“万寿”号舰舰长,“德阳”号舰上校舰长,台湾海军第2军区上校参谋长,台湾海军驱逐第1舰队第246战队上校战队长。1987年1月晋升为少将,后任台湾海军驱逐第2舰队舰队长,台湾海军第3军区司令。1989年7月任金门防卫部副司令。1990年12月调任台湾海军舰队训练指挥部指挥官。1992年升为中将。

 

海军少将杨廷纲 (1890—1973)字幼康,福州人。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1911年6月烟台海军学校第六届驾驶班毕业后,派任“飞鹰”炮舰少尉见习。1912年1月升任“飞鹰”炮舰中尉航海副。1917年9月调升广州护法军政府上尉侍从武官。1922年9月调升海军陆战队统带部第1营上尉营附。1923年5月调任第8营少校营长。6月2日统带部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1混成旅,调任第1团第3营少校营长。10月9日升任第1团中校团附兼第3营营长。1924年4月25日调任独立第7营中校营长。1925年10月混1旅整编为海军陆战大队,改任第2支队中校参谋长。1926年1月所部改称海军陆战队第1混成旅第2旅,仍任中校参谋长。11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夏海军,升任上校参谋长。1927年3月调升海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1928年12月调任军政部海军署少将高级参谋。1929年3月辞职赋闲后定居福州。1942年11月26日出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6年7月31日叙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7年3月14日改叙海军少将,仍予退为备役。1950年11月出任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委员会委员。1953年1月聘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73年在福州病逝。

海军少将杨敬修 (1874-1950),字己三,福州人。为杨时第二十九代裔孙。1894年考入威海卫水师学堂驾驶班。1909年任“海琛”巡洋舰管带,次年12月授海军副参领。民国成立后,1913年7月16日杨敬修被授予海军上校。1914年10月9日授予四等嘉禾章,10月25日任“应瑞”巡洋舰舰长。1916年元旦晋授三等嘉禾章,10月9日授予二等文虎章。1917年11月27日晋授海军少将。1918年10月18日晋授二等嘉禾章。1920年1月16日加二等大绶嘉禾章,12月22日任海军租船处监督。1921年8月12日署理海军练习舰队司令。1922年1月30日授予二等宝光嘉禾章,11月5日授予勋五位。[1]1923年9月6日转任厦门海关监督,12月1日任闽粤海疆防御史,后任福建盐运使。1927年8月27日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闽海关监督。1929年8月30日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少将候补员。1938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部少将候补员。1950年病故,享年76岁。

海军少将杨廷枢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任民国海军军法处处长。

海军少将杨建全为杨时第二十九代裔孙。毕业于英国海军学院,曾任民国海军总医院院长。

海军少将杨则德字则三,号豫元。为杨时第三十代裔孙。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树仁为杨时第三十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航海专业。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铣元为杨时第三十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艺术学校,后到南京水、鱼雷营附设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曾任“正宁”舰电信官。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益铮为杨时第三十一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益昆为杨时第三十一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益干为杨时第三十一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益江为杨时第三十一代裔孙。毕业于福州海军学校。赴台后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少将杨才舜为杨时第三十二代裔孙。台湾海军学校毕业。毕业后供职于台湾海军,升至海军少将。

海军准将杨济成字镜蓉,为杨时第二十九代裔孙。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法国海军学院深造。学成回国历任马尾船政学堂、福州海军学校总教官。

以上海军上将1人(杨树庄)、海军中将3人(杨廷英、杨庆贞、杨才尧)、海军少将12人(杨廷纲、杨廷枢、杨敬修、杨建全、杨则德、杨树仁、杨益铮、杨益昆、杨益干、杨益江、杨才舜、杨铣元)、准将1人(杨济成)全为杨时后裔中一支称为“海军世家”的族人,是杨时四子杨适的后裔。这一支系的谱系为:

杨时(1)(将乐龙池显祖)→杨适(2)(杨时四子)→杨衍孙(6)(将乐小沛开基祖)→杨太一郎(8)(连城南坑开基祖)→杨九二郎(9)(连城杨家坊开基祖)→杨仕荣(14)(连城芷溪开基祖)→杨有略(23)(侯官县长汀乡——今福州市台江区宁化街开基祖)→杨树庄(30)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杨成武,为杨时第二十七代裔孙。1914年10月8日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即今宣成乡下畲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6岁上学,在村里念私塾,9岁从私塾转到上杭县回龙圩教会小学,后来转入长汀县第一小学,毕业后考进长汀省立第七中学,在这里,开始接触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

土地革命时期,杨成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9年1月,杨成武参加了闽西古城地方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后编为闽西红军第三路军,1930年3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31年起,杨成武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由红十二师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长改任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在仙人桥战斗中,杨成武所在三十二团在没有团长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装备,不仅加强了自己部队的装备,还支援了兄弟部队,对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当时军团政委聂荣臻称为“模范团政治委员”。

长征途中,杨成武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和团长耿飚共同率领部队担任前卫任务。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和九军团等部队,防止广东军阀先期占领粤汉线上的乐昌向红军发动袭击和堵截,四团冒着暴雨,踏着泥泞的道路,连夜奔袭,迅速抢占了粤汉路边的制高点九峰山,经过一天激战,完成了掩护任务,粉碎了敌人在湘、粤两侧苦心布置的第三道防线。红四团参加了湘江之战,在界首阻击战中,部队英勇作战,伤亡严重,杨成武在战斗中腿部中弹受伤。1934年底,指挥红四团的勇士,突破乌江天险,粉碎了敌人堵截红军的美梦。

1935年5月,杨成武和团长王开湘率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又一次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了按照军团首长指示的时间到达泸定桥,红四团在山高路险,沿途有敌人拦阻的情况下,创下了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的奇迹;到达泸定桥后,红四团官兵不顾连续行军的疲劳,由22名经过精选的突击队员组成突击队,在队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踩着摇晃的铁索,冲过泸定桥,使红军的千军万马从泸定桥上越过了天险大渡河。

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天险腊子口。当时,红军左边有杨土司的骑兵,右边有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北上抗日的道路,只有腊子口一条,突破腊子口的重任,又一次落到了担任前卫的红四团的肩上。腊子口绝壁高耸,两山夹峙,正面冲锋道路狭窄,敌人已经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对红军兵力展开十分不利;团政委杨成武、团长王开湘动员全团官兵,集中了全团所有绑腿,拧成几条长绳,由王团长率领迂回部队,从山崖侧面爬上去,迂回到敌人侧背突袭,杨成武在正面指挥部队,加强了正面攻击火力,在红四团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突破了天险腊子口。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成武率红四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四团打得非常英勇,全团700多人发扬了四团英勇冲锋的光荣传统,夺取了敌人的重要阵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歼灭敌人立下了战功。直罗镇战役胜利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杨成武从红一师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成武作为“红大”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抗日前线。杨成武担任红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杨成武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他长期坚持在华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在平型关战役中,杨成武率领独立团大胆深入敌后,隐蔽地插到腰站地区,切断了敌公路运输线,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援兵,为兄弟部队歼灭平型关日军争取了时间。后来,独立团由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师长。其间,他率部收复了涞源、广灵、蔚县等7城。

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杨成武指挥部队乘夜展开,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包围,压缩在一条长约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沟里,歼灭日军900多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及无数弹药,还生俘了十几个日本兵;战斗中,日军统帅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丧命的一个高级将领。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致电,祝贺黄土岭战斗取得的胜利。

抗日战争后期,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参加了抗击日军“五路合击”和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结束后,杨成武率领冀中七、八、九分区的主力和六、十分区一部共11团,组成冀中纵队,杨成武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开始时,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47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建立了新的领导机关,杨得志任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他们率领野战军纵横华北,艰苦转战,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胜利。

清风店战役,一举歼国民党军主力部队1.4万多人,连同北线打援共歼国民党军1.8万多人,成为扭转华北战局的一个关键。为尔后的石家庄战役铺平了道路。

石家庄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军炮兵营、保安第九团、第十团、保警队和还乡团总计2.4万多人。此役的胜利,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对发展经济和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共中央特电嘉奖,朱总司令称这一战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在历时25天的张家口战役中,杨成武所在兵团共歼灭敌人6.5万多人,俘敌将级军官13名,而自己伤亡仅2900多人,以小的代价,打了个大歼灭战。此外,还率部参加了平绥战役、保北战役和正太战役,参与指挥了青沧战役等。

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后又担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在华北解放的过程中,杨成武始终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率领部队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后,回师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第二阶段攻打太原城时,杨成武指挥部队,采取先穿插、分割,尔后集中兵力歼敌的战术,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成武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

抗美援朝期间,杨成武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入朝后的第一轮作战是反击联合国军试探性进攻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作战中,二十兵团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很多战术和指挥上的经验,使第二十兵团在漫长的征战历程中,开始转向现代化条件下的作战。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在二十兵团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月峰山战役中,美军在北汉江以西,连续3天发动了猛烈攻势,二十兵团依托已建立的阵地进行防御,他们的防线始终没有被敌人的坦克、飞机、大炮所突破,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杨成武曾荣获两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2年回国后,杨成武先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66年起,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7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

杨成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杨成武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奖章。

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杨成武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为了缅怀杨将军,长汀人民在罗汉岭建造将军广场(距西侧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仅十余米),并且在广场上塑了杨将军的半身像,在塑像的基座正前方刻有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了“杨成武将军”五个大字。2008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途经了杨成武将军广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杨俊生(1943.12.26-——),女,是杨成武上将之女,福建省长汀县人,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分配到某导弹部队工作。1983年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伊始,急需大量德才兼备的干部去挑大梁。聂荣臻元帅对杨俊生的思想表现、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能力等方方面面比较了解,便向武警总部写了一封推荐信……从此,杨俊生走进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这一年,杨俊生40周岁。开始,她在武警部队政治部工作。3年后,就任武警总部警务装备处副处长。1991年3月,杨俊生被任命为武警总部技术装备处处长,全面负责整个武警部队技术装备的业务工作。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初期,装备建设是弱点,也是难点。装备老化、型号杂、质量差、缺编多等问题特别突出。不仅缺乏武警部队执行处置突发事件和执勤等特殊任务的专用装备,即使原有的老式“车、马、炮”,往往也不够规定数量。于是,她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武警部队武器装备的基本建设上,向着装备建设系列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保证部队“开得动,收得拢、联得上,打得赢”。成立科技开发部,是杨俊生“走中国武警特色科技装备道路”构想的第一步棋。

1993年4月29日,科技开发部正式成立,杨俊生兼任该部主任。紧接着,她又走出了第二步棋:边研制边生产,把更多更好的警用装备器材以最快的速度装备到部队。这时的杨俊生,肩上还没扛那颗“将”星……然而,她却很会给自己“排兵布阵”、“四面出击”、“多线作战”!1994年6月,JJ93-l型展合式野战指挥车隆隆地开出研制基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7月,中国武警第一台94式装甲防暴车通过鉴定试验,装备部队使用。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杨俊生在科技兴装的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取得累累硕果。

1996年7月11日晋升为武装警察专业技术少将警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杨东胜,福建长汀宣成乡人,杨成武长子,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1946年10月生于河北张家口。1964年入团。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工程化学专业。1967年参军。1968年因“杨、余、傅”事件受牵连。1975年入党。1978年以来在第二炮兵科技部工作,先后任科技处定型科、办公室组织计划科副科长、52基地技术装备部副部长、第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炮装备技术部副部长、装备部副部长、部长。著有《科学确立二炮部队装备战备建设体系》、《联合战役第二炮兵装备保障研究》等多篇论文。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杨东明,1949年10月出生,福建省长汀县人,在北京出生,杨成武次子,为杨时第二十八代裔孙。国防大学毕业。1966年入伍,中共党员。1968年受牵连。1977年北京航空学院火箭发电机专业毕业,历任空军某师2营副营长、导弹某团技术处副处长、国防科委科技部参谋、山西省军区太原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太原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85年12月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3月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1992年9月任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副部长。1999年12月任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部长。2003年7月任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部长。2005年12月任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党委常委。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5年12月改为空军少将军衔。2007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以上上将1人(杨成武)、中将1人(杨东明)、少将2人(杨俊生、杨东胜),是杨时四子杨适的后裔。这一支系的谱系为

杨时(1)(将乐龙池显祖)→杨适(2)(杨时四子)→杨衍孙(6)(将乐小沛开基祖)→杨太一郎(8)(连城南坑开基祖)→杨九三郎(9)(连城杨家坊开基祖)→杨德斌(14)(长汀开基祖)→杨秀芳(杨成武祖父)(27)→杨殿华(28)→杨能浚(杨成武)(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杨英昌(1934.07—) 福建省将乐县光明乡山头村人。为杨时第二十四代裔孙。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2团学员,空军航空学校学员、飞行教员、中队长、大队长、团政治处主任,1971年任空军工程兵总队施工大队副大队长,空军航空学校团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83年5月-1985年8月任乌鲁木齐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86年3月-1990年6月任空军西安指挥所政治委员,1990年4月-1992年11月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92年11月-1997年11月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空军纪委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是中共十四大中央纪委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其父杨锡光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党组书记、江西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杨英昌中将的谱系为:

杨时(1)→杨造(2)(杨时五子)→杨佛兴(12)(徙居将乐光明乡山头村)→杨英昌(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杨世明(1907—1986),湖南省浏阳县人,为杨时第二十五代裔孙。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浏阳县少先队队长,湖南浏阳县赤卫军中队长,红3军军医处救护队队长,红3军7师21团副连长,红1军团卫生部司务长,红1军团卫生部供给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2军分区6大队营教导员,晋察冀军区2军分区4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2军分区19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5军分区43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2军分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第1纵1旅副政委,察哈尔军区察南军分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察北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志愿军66军196师师长,军事学院学员,解放军66军196师长,十三陵水库总指挥,解放军66军副军长,华北农垦兵团司令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杨绪金(1930—)湖南浏阳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为杨时第二十六代裔孙。

 

作者简介:曾学榕,福建省杨时学术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董杨学术文化研究会理事、三明市客家文化研究员、将乐县客联会首届常务理事、将乐县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将乐杨时研究会理事、将乐县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