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将乐县蛟湖

蛟湖村位于将乐县南约十多华里的闽江上游金溪河畔(世界地质遗产泰宁大金湖之下游),又称南湖,据明万历《将乐县志》载:“相传有蛟潜于此,因此名都”。这里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古有“南湖八景”之称。明洪武三年设蛟湖驿铺,明清时期为蛟湖都。在1968年公路开通之前这里是将乐县南进出归化(明溪)、清流、宁化、汀州、江西等地的唯一必经之古道(陆路)。同时是福州、南平(闽江中下游)通往泰宁、建宁、闽西北地区的水陆交通繁荣码头,曾有上百条商船同时泊于蛟湖村两岸的盛景。在明代弘治年间由蛟湖村杨时14代裔孙杨华兄弟等人在300多米宽的河道上主建有一座铁索浮桥,大大方便了将乐县南路进出的商旅、军队及过往人员。这座横垮金溪的水面浮桥几经修建,最终于乾隆二十九年才被洪水完全冲毁,改为渡船过渡。一九八二年新建一条钢索吊桥全长345米,钢索桥十五年后又被洪水冲毁,仍改为船渡,于2005年,由县交通局等部门拨款与蛟湖村共同努力建成了一座钢筋混泥土大桥,这才彻底改变了数千年蛟湖渡河困难的历史。

一九八八年下游范厝水电站水库建成后蛟湖村面前金溪河道成为库区,形成30里长湖,水面更加宽阔,碧波荡漾,青山倒映,风景更加迷人,形成“蛟湖新八景”。

蛟湖人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代、古闽越王校猎于这一带,前些年还可以见到隋、唐、宋的墓葬。

蛟湖千年古渡口码头是将乐县南进出的水、陆交通必经要道,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明万历《将乐县志》记载,”蛟湖渡,桥夫(渡夫)六名”,而将乐县城的金溪渡仅“桥夫(渡夫)四名”。

明隆庆二年夏旱,八月,蛟湖都村民孙赛奴称乱(农民起义),揭竿斬木,据蛟湖都岭为寨,所在戒严,惊动四境。后被千户唐焕、许名威镇压。

清咸丰八年太平天国内讧后,翼王石达开带领十万军队南下于八月十四日开始经蛟湖渡口过河,蛟湖村曾遭劫难。

1933年中央红军组织东方军东进解放将乐城,红六师部队进驻蛟湖村,控制蛟湖渡口,建立红色政权,当时蛟湖杨氏祠堂成为红六师机关驻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在蛟湖元当村建立兵工厂,制造机枪子弹,直至解放前夕。

共产党游击队,地下党组织曾在蛟湖孙坊后山上黄道生家中建有地下联络站,开展革命工作,直至1948年被国民党发现暴露后才撤离。

1950年4月13日,解放军干部郭合成和南口区政府2名干部到县城办事返回时在蛟湖岭亭子下突遭20多名匪徒伏击,郭合成不幸牺牲,另一名干部负伤。蛟湖郭合成烈士墓一直是各地学校师生拜谒的爱国主义教育之地。(郭合成烈士墓现被移葬到城关五马山)

北宋将乐名士梁明道,进士梁兼济(昆山令、福建省文臣提刑、有惠政)是蛟湖村人(明、清县志有载),北宋将乐名士蛟湖陈选(明、清县志有载)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杨时(龟山先生)的外祖父。蛟湖村是杨时幼年生活和启蒙读书处。也是杨时后裔聚居地之一,蛟湖杨姓在历史上曾是将乐县南的名门望族。

将乐县现在是光荣的中央苏区县,蛟湖村是革命老区村,2015年5月6日,蛟湖村被三明市政府评定并被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一,蛟湖是杨时幼年生活与启蒙读书处。

杨时三岁母亲病逝后便到蛟湖其外祖父陈选家中由其舅父母陈京杨夫人抚养,并在蛟湖学校启蒙读书,至今在蛟湖还留下杨时幼年时的许多佳话。在大樟树林边,原有一栋数百年的老厝,几百年来蛟湖人对这栋老厝都非常敬重,因为世代相传是杨时幼年生活处,该老厝原有许多合柱木联,至文革期间1968年才完全塌毁。此处地面还保留有天井,石板地基,蛟湖村在此立有保护石碑。杨时三子杨遹曾在其斋记中有记:“斯地,吾父读书处也”

解放初年曾在蛟湖小学念书和念过夜校冬学的人还记得,夜校义务老师杨宗富和村里一些老人会给学生们讲龟山公的故事,讲杨时小时就聪慧异常,三岁时母病逝哀痛啼哭如成人,在蛟湖读书非常用功,四、五岁时就喜欢念书,六、七岁就会写诗,八九岁会写文章。讲龟山公“程门立雪”,“教太子书”,“福建山无米地无租”等故事。还讲龟山公很小时就懂得报恩,有次,一个学生的家长拿了果子(农家制作的甜点)到私塾里分给学生们吃,杨时回家后给他舅妈讲了,他舅妈教育他说:“我们没有东西分给大家吃,也不能随便去吃人家的东西啊”,而小杨时却说:“等我长大后,我也要买很多的果子分给大家吃,分给全省的人吃”,这让他舅妈和村里人感到这个小孩不平常。

二,蛟湖是杨时子孙聚居地之一

蛟湖现在的杨姓是元朝太学生杨谦(杨时四代孙)后裔,据始修于南宋淳熙元年的《蛟湖杨氏族谱》载:“第九世(子江公下),周公长子谦公,因伪作乱,避居蛟湖官人坑,后涉安湖杨巷,今为蛟湖始祖”。杨时后裔在蛟湖八百多年来遵守:敦孝悌,重廉耻、尚勤俭,遵法前贤。正道做人、清白传家的祖训,继承祖志,日耕夜读,诗礼传家,人才辈出,簪缨续继,有许多佳话流传,曾出过多位进士、举人、孝廉,贡生、仅国学生太学生就有40名,连同文武庠生和钦赐大国宾,国宾、介宾、耆宾等冠带的名士共有160多人。

三,蛟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士辈出。

  • ,北宋将乐名士梁明道,著名孝子,侍奉病母三十多年。

乐善好施,尽自己所有帮助别人,并为他已去世的姻亲家的五个女儿逐一办理婚嫁,有人向他借钱后还不起,他不但不索要,自己还把借据也烧掉。

宣和二年庚子(1120年)杨时任国宁观寓毗陵时,应昆山县令梁泽民(字兼济,蛟湖人)之请,为其父梁明道写了《梁明道墓志铭》:“梁侯讳伯臣,字明道,南剑将乐人也”。“明道资孝广,事其亲能尽力,抚诸弟无间言,母夫人得末(目)疾三十余年,未尝斯须去其侧,晨兴奉盥,馈待汤剂,必躬服其劳,终其身不懈”。“其遇人无疏戚,必尽诚意。岁饥有告急者,虽扫庾赈之不吝,后虽自窭,弗顾也,人有称贷或负之弗偿,悉焚券不问。其胸中洞然,无纤毫芥蒂,皆此类也”。其姻家官于岭外,而夫妇具丧,子尚幼,五女未有归。明道曰:吾可坐视之乎?乃命其子迎至别馆,为办奁具,以次择仕族归焉”。“梁氏世有隐德,至明道,始励子弟以学,而其子泽民遂中上舍第。昆山之政,有惠爱,明道阴相之力为多,故邑人欣戴之。其病也,为之祁禳。几月无虚日;其没也,哭之无不尽哀焉。其得人心盖如此”。“享年五十有九”。“其孤扶柩归于其乡,以宣和二年八月十六日葬于蛟湖山之原”。

(二),北宋进士梁兼济,即蛟湖梁明道之子梁泽民,大观三年乙丑进士,官至江苏昆山令,宣义郎,福建省文提刑(相当今之副省长级)。为官有惠政。绍兴三年癸丑(1133年)杨时八十一岁,写了《与梁兼济》书信。信中向当时任福建文臣提刑的蛟湖人梁兼济陈述了60年前榷(专卖)酒法罢除的原因及如果再行榷酒的危害性,体现了杨时对民生疾苦的关心。杨时八十二岁时还与梁兼济同游玉华洞,并应将乐县令方异之请写了“玉华洞”洞名和著名的《游玉华洞》七律等诗。现在玉华洞口上面看到的“玉华洞”“龟山梁兼济…游…”等刻石字迹就是杨时的墨迹、说明杨时与蛟湖名贤梁明道、梁兼济等人交往密切。

(三),北宋将乐名士陈选。蛟湖人。是杨时的外祖父。陈选是读书人,为人“含德稳厚”、“忠信愿悫”、不求闻达,不随便与人交往,但不论是什么人有事找他,他都尽心尽力地帮人解决困难,“无长幼,必尽诚敬”。是一个可以托妻寄子的仁义君子。他年轻时有一朋友病危,临终前交给他一份重金,等到这个朋友的儿子长大懂事时,陈选把这份重金原原本本交还给他,而他朋友这个儿子和其他人事先一点也不知道此事。

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杨时官余杭县令时为其已过世的外公陈选写了《陈居士传》,左司谏陈瓘、侍郎邹浩,御史游定夫,宰相李纲,宝文阁侍制朱熹均在《陈居士传》后跋文,对陈选的盛德赞叹不已。据明万历《将乐县志•人物志》及明弘治《将乐县志•人物•烈女•义士》载:“陈选,字舜举、蛟湖人”。“读书尚气节,遭(北)宋末,隐居耕樵以为业”。距蛟湖5里路的大布村陈氏族谱中也记载有杨时写的《陈居士传》内容。

陈选公卒后葬距蛟湖十多里的肖坊村后山上。明嘉靖拾伍年由钦差巡抚福建监察御史白贲、钦差提督学校福建按察司佥事江以达、延平府同知沈大楠、推官欧应期、邵武府同知徐庭杰、将乐知县谢德仁、主簿杨豫、署儒学教谕事举人萧睗重修立碑。碑高一米多,碑背面是陈居士子孙勒名。该墓现已被盗,墓碑 斜立欲倾。蛟湖杨氏宗亲曾与大布村陈姓宗亲商量准备共同重修。

附:《陈居士传》及诸公跋附
陈选,南剑州将乐人,世以豪赀为乡闾大姓。其为人忠信愿悫,不妄与人交。晨兴,正冠修容,坐堂上,夫妇相对如宾。非庆吊未尝出门,虽连墙,有经时不见其面者。间有所之,必筮而后往。家人俟其归,其迹可数也。平居恂恂,人莫见其喜怒,闺门之内雍如也。其遇人,无长幼,必尽诚敬,虽横逆有恶声至,如弗闻。视其容貌泊然,若无足芥蒂者,以故人亦信之。后虽有喜侵暴者,不敢犯也。卒年四十六。
龟山杨某曰:“予尝读《沈公笔谈》,见其所载杜生事。沈公自谓时方有军事,至夜未卧,罢甚,僚属有谈杜生者,闻之,不觉肃然,忘其劳。考公之所为,于杜生几可无悔矣。非其中有所养,讵能若是哉?惜公之亡,予尚幼,未能究知其所有,故不得而备论之也。当是时,陋郊小邑,无缙绅先生,明道德之归以觉斯人,又无高世之士,含德隐耀,相与薰陶浸灌,辅成其美。此予所深嗟而屡叹之也。然观其襟度夷旷,不可污挠,盖有非学之所能至者。世之薄夫浅子,一有戾已,仅如毛发,则悻悻然见于颜面,必反之而后已,其视公为如何?故特为之论著,以示其子孙,使知先世所以遗己者,在此不在彼也。”
公少时有故人将亡,子尚幼,以白金数镒委之者。比其子壮,公召与之。其子矍然谢之,初弗知也。盖其信义足以托孤如此。然此在公为不足书者,而邑人以是多公。故并述之,附于其末。

中立先生所撰《陈居士传》,予兄孙渐得其本,自余杭来四明,出以示予。先生言行信于天下,所以深嗟而屡叹之者,虽晦于今,后当显白。异时尚论之士,可不考欤?予与居士同乡,而以不得见之为恨。为写此传以畀其子孙,使刻而藏之,以成先生论述之志。大观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沙县陈瓘书。

居士本无求知于人,人自知之。宗子博士杨公中立又为之传,以行于世。所以风劝来者,盖不但一乡而已也。大观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晋陵邹浩既篆其前已,因书此以见意云。

昔杨子云称蜀人之贤,以李仲元为畏人。想见其人,信顺之气积于中而畅于外,盖黄叔度之流,惟以生于远方,不闻于中原。士大夫独因雄书而名载于后世。今陈居士含德隐厚,沉冥于七闽之下,邑未有能知之者。吾友中立为发其蕴以诏其子孙,吾知其与仲元俱不朽矣。此于名教岂小补哉?政和二年孟夏中澣,建安游酢书。

予尝爱范晔作《黄叔度传》,初无言行可见之迹,后之识者,想望其人如不可及。今观中立先生传陈居士,其文亦然。居士处于僻远,虽无卓然显白于世者,既得佳传,又得邹、陈二公为之书篆,且跋其后,以垂不朽。读者想望其人,当与叔度齐驱而并驾云。                       宣和二年仲夏,梁溪李纲书。

熹少读《龟山先生文集》,固已想见居士之为人,今得邓生淘所携墨本观之,又见了翁、道乡、游察院、李丞相、张侍郎诸辈称述之盛如此,不胜慨叹。
夫居士之为人,盖子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者”,先生犹叹其莫有开导而辅成之者。吾侪小人,资本薄恶,其可不汲汲于学问,以矫厉而切磋之耶?因敬书其后,既以自警,且以示诸同志者。      淳熙庚子季春,新安朱熹书于南康郡舍之拙斋。
《杨时集》642-645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

四,杨时与其舅父陈京、舅母杨夫人及表哥陈涛(子通)。

杨时三岁幼失母爱,在蛟湖其外祖父陈选家中由其舅父陈京、舅母杨夫人抚养多年,他外祖父陈选高尚的品德、舅父母对他的爱抚教育以及蛟湖淳朴的民风对幼小的杨时心灵教育产生过良好的影响。

杨时在《杨氏墓志铭》中写道:“子通,予之外兄弟也。吾母与其父京皆居士讳选之子。居士,予昔为之传者,盖隐德君子也。其夫妇俱蚕世,吾母与其兄少孤,友爱异甚。其为人严恭俨恪,不妄嬉笑,静慎有父风。夫人尊事之,每顺适其意,无少忤者。比其亡,而予尚幼,夫人抚存之,视犹子也。今欲志其墓,舍予其谁宜?乃叙而铭之。
夫人杨氏,将乐人也。祖讳思,父讳苗,世为田家。夫人年十六归于陈氏。其事舅姑,以孝闻,事其夫,尽妇顺。晨昏奉甘旨,必身亲之,不少懈。辑睦中外,无间言。夫亡,励其子以学,卒克有立。宣和元年六月十七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九。子男二人:长曰渤,次曰涛。女二人:长适进士黄宁与长子,皆先夫人卒。次适进士孙昇。孙三人:曰致柔,曰致虚,曰宗虞。女孙一人。以是年十月九日葬于城南阳坑之原。铭曰:“富而寿,福所先兮。攸好德,力足贤兮。志诸幽,永弗谖兮。”
《杨时集》711-712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

(这篇文章介绍了陈京和杨夫人的生平与为人,陈京“严恭俨恪,不妄嬉笑,静慎有父风”,“吾母与其兄少孤。友爱异甚”,杨夫人“其事舅姑,以孝闻,事其夫,尽妇顺。晨昏奉甘旨,必身亲之,不少懈。辑睦中外,无间言。夫亡,励其子以学,卒克有立”。“予(杨时本人)尚幼,夫人抚存之,视犹子也”。杨时的两个表兄陈勃、陈涛也读书明理,卒克有立,两个表姐妹也都嫁给了进士家为妻。)

五,蛟湖是革命老区村

一九三一年,红军游击队曾在将乐活动,在蛟湖建有游击队,蛟湖村杨先水任游击队队长。一九三三年八月前后,中央红军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红军进驻蛟湖,控制蛟湖渡口。当时蛟湖村的杨氏祠堂成为红六师的机关驻地,红六师师长洪超、师政委徐策。当时全村的房屋都住满了红军将士,红军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教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成立农会,建立红色政权,在村里大墙壁上、祠堂围墙上写了许多大标语。如:“扩大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六岁以上儿童组织儿童团”等,村民不肯收红军买菜钱,红军就把买菜钱绑在竹子上插在菜地里。杨明樟、杨先水等人组织村民大力帮助支持红军,用打谷斗、谷箩;毛竹篓装满石头沉入河底作桥墩,上面铺上木头、木板、门板搭建浮桥,及用渡船、竹排运送红军往返渡过宽达300多米的金溪河,最多的一天有数千红军将士安全渡过蛟湖渡口。蛟湖杨时后裔杨荣富等多位青年积极参加红军而去。红军撤退时曾留有一匹战马给蛟湖游击队,并留有一张由彭德怀签名的字条给杨明樟,嘱其革命成功后可去找政府。红军撤退后敌人来“清剿”,残酷报复苏区群众,蛟湖有数位村民被活活打死和被碾死在村中央的犁嘴状大石板处。杨先水也险些被杀死。许多村民闻讯逃走才幸免于难。蛟湖人民和将乐县许多村镇的人民一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出过贡献也付出过牺牲。

将乐县是光荣的中央苏区县,蛟湖村被定为革命老区村。蛟湖杨氏宗祠被定为“红六师机关旧址”和“涉台”文物(省级文保单位)。

六,蛟湖杨氏宗祠(龟山公祠)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蛟湖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纪念和祭祀杨子江、杨时及蛟湖历代杨氏先祖而建。(明代以前蛟湖杨家人口还不多,祭祀多到将乐县城北郊龟山先生祠),由杨时二十世孙(杨时第三子杨遹后裔)杨铉(字我铭,庠生)与其弟杨镇(字我顺,国学生),次弟杨铨(字我衡,岁进士)三兄弟倡建并出资金,由蛟湖合族捐资鼎力建造。建祠期间,历尽艰辛:购买的大批木材因突遇暴雨一夜之间被洪水冲走,宗亲们哭着到河的下游各村逐一去寻找赎回,因有人阻扰杨姓建祠及因购木材价钱些小争议,被人诬告到延平府诉訟二个多月才判清是非。前后历数载于康熙丁酉(公元1717)年建成。祠堂建筑结构及大门楼均仿宋、元、明、清历代朝庭所修建的将乐县城北郊“龟山先生祠”(也称龟山书院或道南祠,实为同一建筑)原式样建造,原名“永思堂”。祠堂朝对文笔峰 直向仙人堂山,左右屏帐前后来龙环绕。建祠资金共用双千金之数。铭公三兄弟另捐田拾亩以做春秋两季祭祀用。每年春秋两季,杨时后裔、蛟湖合族子孙祭祀子江公、龟山公及诸祖先,三鼎三献,入庠者(有学位、官位、冠带者)各供职事,鼓乐齐鸣,礼仪隆重。在祠堂祭祖典礼后,船载三牲果品,一路鼓乐齐鸣,琴箫齐奏,前往葉坑尾先祖墓地祭祀明代光禄寺卿杨旺墓,继到白石洞祭祀杨华母子墓。祠堂曾于嘉庆二年迁至钱陇边,再于道光十六年迁回原址,更名为杨氏宗祠。

1933年8月前后,祠堂曾是中央红军红六师机关驻地。解放时是土改工作队驻地。解放后作过蛟湖学校、扫盲夜校,解放后三十多年间一直是蛟湖原乡政府、大队部、村委会所在地。人民公社时祠堂是全村人的大食堂、大会堂。祠堂内原有许多牌匾,上下厅都有合柱木联。可惜的是,祠堂内的历史文物在历次运动中被清除干净,杨家世代祖传保留下来的一部明代版“龟山公文集”和有关蛟湖的许多历史资料在文革中扫四旧时均被抄去焚毁。文革后期杨氏祠堂险遭拆毁,幸亏退伍军人杨炳兴等宗亲挺身保护才得以保存下来。一九八七年,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杨炳旺、杨真安、杨功胜、杨宗长、杨火生 、杨天佑等宗亲负责筹资修建祠堂大门楼。一九九三年,杨氏23世孙、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江西卫生厅厅长,江西医科大学校长杨锡光公(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一生戎马倥偬,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解放勋章)从江西回将乐时曾拜谒蛟湖杨氏宗祠,并亲书“白石钟灵”“道南大儒”两块木匾额,现悬挂祠堂大厅上。将乐县人民政府在蛟湖村口立有“蛟湖革命老区村”石碑,在祠堂内悬挂有“红六师机关驻地旧址”和“红六师机关驻地旧址简介”二块铜牌匾,二零一零年,县、乡政府拨专款,蛟湖杨氏宗亲和社会贤达捐款并由县文物局博物馆主持按原样进行维修。祠堂现存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上下大厅主体建筑已修复,(右侧配殿及大门楼和祠堂内外装修还待筹资进行)又由杨土生夫妇捐资雕刻了子江公,埴公 陈夫人夫妇,龟山公余夫人夫妇五尊花岗石祖先像安坐于大厅堂上,并于二零一一年五月二日举行了隆重的祖先仪像开光祭祖典礼。将乐县城北郊龟山桥左上方原宋、元、明、清历代朝庭修建的龟山先生祠(龟山书院)已毁,蛟湖杨氏宗祠是将乐县仅存的一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纪念子江公、龟山公的祠堂,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是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近年来,海内外宗亲和社会贤达络绎不绝地来到将乐和蛟湖寻根谒祖和考察杨时文化,每年清明各地宗亲到蛟湖宗祠拜谒祭祀,二零一三年十月九日空军原副政委中将杨英昌,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主席、美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世界杨氏联谊总会会长杨功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功流,原郴州军分区司令员杨亚海,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监事长杨金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格成及海内外数百位宗亲到了蛟湖杨氏宗祠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子江公、杨时公二百多万后裔宗亲骨肉同源、血脉相连。将乐县和蛟湖杨氏宗祠是子江公、杨时公海内外后裔宗亲寻根谒祖的源流祖地。

七,蛟湖村古寺庙

1,太平寺,位蛟湖西边高山上,始于唐,盛于明,明弘治年间蛟湖杨华兄弟等人鼎建,近年重修。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古有“太平夜月”之称。(见南湖八景诗)。

2,天王寺:位孙坊村头,宋咸淳三年建,明永乐十五年重修,明弘治年间再由蛟湖杨华兄弟等人重建。据《蛟湖杨氏族谱》八景诗中“蛟卧清潭”注:“明正德宸游到此湖寺,相传蛟龙与牛合以生龙马,后向僧取之,封寺为‘天王寺’,故云”。清康熙年间蛟湖庠生杨涟有“咏天王寺”诗:

谁名此地号天王       正德宸游表上方

潭宿神蛟湖献瑞       牛生龙马物呈祥

翠华幸驾行千里       梵刹叨恩沐一光

父老传闻成故事       句留奕葉不遗忘

3,刘将军庙。位蛟湖村钱陇边,为纪念开闽王王审之之部将刘琼(蛟湖人尊称为刘伯)而建,原有上下两大殿及两边厢殿,前殿中供有王审知(元帅公)和刘琼(将军)木雕像),塑像于解放初毁,寺庙于文革中毁,现该址复建有一小庙。刘琼,光州固始人,为开闽王王审知部将,统兵驻镛,第四代闽王延政降南唐后,刘琼部下将士稽首呼万岁,欲拥琼为王,琼义弗忍,自刎死,部士收其尸,葬五马山麓,邑人立祠祀之。(明洪武间,将乐守御千户张新重建将乐南郊忠臣祠,林副使有记曰:“……富贵人所共欲也,若富贵不待求而自得之者,又人所甚欲也,唯忠义之士处之,则视不义之富贵不啻若浮云。夫将军当五季李唐之时,而见用于闽王审知之日,手握重兵,亦即盛矣,及夫李氏殄灭,将士离叛,而将军适统兵于是邑,以贪淫攘窃之辈而处之,则未有不盗名而僭号者,况众将推许,而士卒感愿黄袍拥加,而尊称再四,是事将军仍能以大义自任,不夺其节,声呼万岁,血濡三尺,此非忠义之士,而能若是乎?”。将军拒绝部下拥立称王而自尽,不仅忠义于闽王,而且避免了与南唐之战争,使福建人民免于战火。明弘治十一年,知县王铃重建祠时记曰“将军之名虽不登于国史,而赫赫为闽巨灵”。明嘉靖年间,林鸿诗赞:

虎踞龙蟠帝业空,     三军驻马古西镛。

黄袍浪作加身计,     白刃宁为刎颈雄。

万里江山环故冢,     九重日月照深宫。

乾坤留得孤忠在,     夜夜神光贯彩虹。

八,蛟湖是民间曲艺南词之乡

优雅的民间曲艺南词在蛟湖流传历史悠久,近代蛟湖民间南词艺人杨根林、杨东生、傅刘仔、傅刘金等一批艺人能琴箫吹唱“天官赐福”“孔子游春”,“九子升官”,“渔樵耕读”“断桥”“闹五更”等多部曲艺。至今傅刘仔等人尚能背唱数部曲艺。将乐南词老艺人廖书棋的手抄本南词唱本传给蛟湖杨根林,杨根林继传给儿子杨东生,杨东生搜集和手抄的《将乐八韵南词》手抄本和他自己制作的板胡琴由县文化馆收藏。

蛟湖舞龙灯和民间鼓乐锁呐队至今仍活跃于村庄中。

九,蛟湖村人民自古就提倡保护林木保护生态环境

清代道光年间及光绪年间在河边古渡口码头墙上、白石洞祖墓边、杨氏宗祠围墙上至今三处还立有禁止乱砍乱伐林木的森林保护石碑。

十,蛟湖山环水抱,风景优美,古有“蛟湖八景” 之称

蛟湖村群峰叠翠,古木参天,湖水澄碧,山环水抱,山川秀丽,古渡繁华,人文历史沉淀深厚,明清时期将乐、泰宁等地的多位文人曾对蛟湖美景赞美不已,题赞有“南湖八景诗”

蛟湖八景

《题赠杨龟山先生梓里南湖八景》

七言古律

环绕龙蟠惟白石,  青潭蛟卧水澄澄。注《1》

浮洲雨过人烟漫,  古渡舟横波浪升。注《2》

月上太平长夜皎,  雲流新屹素秋腾。注《3》《4》

隆冬雪霁黄山景,  谢陇晴晖似武陵。注《5》

泰宁增生萧勋顿首拜赠。

 

龙蟠白石

蓊欝林峦瑞气攒,  灵钟吉地觉龙蟠。

环滁仿佛诸峰美,  像罩岚光耐久看。

 

蛟卧清潭

翠落烟村绿水湄,  千年灵物应灵基。

蛟腾即日新鳞角,  潭外祥联凤起祠。注《6》

 

浮州烟雨

烟茏夹岸树棲鸦,  水涨前溪壅浅沙。

几度小舟冲雨过,  深林隐约见人家。

 

古渡沧波

沧波渺渺水光浮,  过客停骖古渡头。

怪底呼船人太急,  一声惊起白沙鸥。

 

太平夜月

太平梵刹罕钟鸣,  隔浦重轮只望清。

听罢渔歌兼牧笛,  中宵犹有读书声。

 

新屹秋云

登彼云梯不惮劳,  新凉瑞霭染秋毫。

恠看触石轻罗叠,  屹立无如此地高。

 

黄山雪霁

云迷风凛夜光寒,  六出花飞满翠峦。

一望黄山参碧色,  也堪高卧憶袁安。

 

谢陇晴晖

步到郊原草色稀,  擘开晴絮视晴晖。

陇头无限风光好,  牧笛遥吹下翠微。

 

将邑文庠生奎垣黄腾壁顿首拜赠。

 

 

龙蟠白石山犹古,  蛟卧青潭水不幽。

烟雨浮舟推胜地,  沧波古渡挽中流。

太平夜月光禅寺,  新屹秋云映画楼。

雪霁黄山寒气满,  晴晖谢陇綠阴稠。

 

将邑太学生施鸿谟顿首拜赠

 

龙蟠白石映千春,  湖上多奇续写神。

地辟钟灵尝振脉,  筠松拟道化南津。

 

蛟卧青潭在此湖, 牛生龙马作龙驹。

当年正德宸游取, 三百余年事不无。注《7》

明正德宸游到此湖寺,相传蛟与牛合以生龙马后向僧取之封寺为天王故云

 

浮洲烟雨半蒙胧, 绿树苍茫返罩中。

仿若辋川摩诘画, 写成墨水漫花丛。

 

古渡沧波数往还, 迎眸两岸亦青山。

途经过客呼船急, 人立停瞻草坞间。

 

太平夜月触村龙, 古刹钟声久罕降。

忆昔僧人前住处, 只留金镜照寒江。

 

新屹秋云一片清, 如罗似锦任分情。

无端感抱逢摇曳, 看到娱时稼穑成。

 

黄山雪霁拥前窠,   闭户观书意若何,

倐忽推窗银世界, 天然点缀玉婆娑。

 

谢陇晴晖满数岑,  天寒霜染叶飞林。

盘桓不厌崎岩径,  听得松涛胜鼓音。

 

道光十年岁在庚寅桂月,又成氏砚田其琚谨题。

 

 

蛟湖新八景

南湖水碧映青山,   烟雨浮洲胜武源。

桥架大河风景秀,   车驰隧道震声喧。

龟山晨诵遗踪在,   钟磬声扬古刹存。

渡口依依红军送,   祠堂辉映老区村。

 

南湖碧波

卅里长湖景象奇,   碧波千顷鹭鸥飞。

水天一色胸襟阔,   两岸青山映画屏。

 

金溪桥横

金溪宽阔湍流急,   过往商人望叹息。

飞架长虹南北岸,   千年古渡变遗迹。

 

隧道穿山

仰望高山险又奇,    盘旋颠倾几回惊。

如今隧道穿山过,    洞口将军墨宝题。注《8》

 

浮州烟雨

湖心有岛号浮州,    倒影竹林景色幽。

烟雨迷朦摩诘画,    渔郎垂钓在中流。

 

太平禅钟

半空隐约有钟声,    胜景禅林何处寻。

公路盘旋峰顶上,    金辉殿阁隐松林。

 

龟山晨诵

千年樟木蔚成荫,    百啭黄鹂树上吟。

文靖当年晨诵处,    犹存遗址翠竹林。  注《9》

 

古渡遗踪

千年古渡话当年,    北往南来客成川。

两岸灯光相映照,    舟船栉比夜江眠。注《10》

 

道南祠宇

程门立雪古今尊,    祠宇当年驻红军。

肃穆庄严纪念地,    流芳万古老区村。注《11》

注《1》:蛟湖东白石潭处原有两块巨大白石,一在山坡一在河中,阳光照耀下雪白生辉,晶莹璀灿。乃数亿年前形成。可惜山上一块几年前被人炸毁当矿石卖,河中一块范厝电站水库建成后沉入湖底不见。

 

注《2》:浮洲又名芜洲,位蛟湖村面前金溪河中心,长约2公里多,四周水环山绕,土地肥沃,竹木茂盛,风景优美。原有房屋及高大古木,历史上再大的洪水也不会淹没,故称“浮州”。

 

注《3》:太平寺位于蛟湖西边高山顶,始于唐盛于明,近年重修,为将乐古刹风景名胜之一。

 

注《4》:新屹秋云句:祠堂西边新屹墩和祠堂后山一带原来古木参天、楠木成林、金桂飘香,原有数百株金丝楠木林,人民公社时全部砍毁,现已不存。祠堂内后花台上原有一棵千年金桂花树王,数里路外即可闻到桂花香味,近根部约一米处有一树洞,小学生常钻进树洞捉迷藏。文革时枯死。

 

注《5》:黄山即蛟湖村东北黄厝窠山,雪景如画。谢陇即原来钱陇边,原树林花木和古庙(纪念王审知部将刘琼“刘伯”将军庙)之景已不存。

 

注《6》:神话传说蛟湖湖里曾现蛟龙“蛟腾即日新鳞角,潭外祥联凤起祠”诗句意指宋杨龟山先生。

 

注《7》:相传明正德皇帝曾游将乐三华洞(金华、银华、玉华三洞)也曾路经蛟湖寺,闻说蛟湖现蛟龙的传说后向僧索笔封该寺为“天王寺”。原天王寺地址在蛟湖对面孙坊村头,现已毁。

 

注《8》:蛟湖村对面国防公路“南口岭隧道”题字为杨英昌将军(杨时第24世孙,将乐人,空军中将,原空军副政委)所题。

 

注《9》:河边樟树林边原有古屋名“大厝”,为宋杨时(龟山)公幼年时在其外公陈选家居住和读书处。(河畔原有千年古樟木十多株,1953年县政府派人砍走最大最好的七株运去北京建人民大会堂用。现存六株)

 

注《10》:蛟湖千年古渡口是将乐县南原来的交通枢纽,陆路必经之道,也是闽江金溪水路繁华碼头,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68年公路开通前古渡甚繁荣,曾有上百条舟船同时泊于蛟湖、孙坊两岸的盛景。

注《11》:蛟湖杨氏宗祠原建于清康熙丁酉间,为纪念和祭祀宋杨时(龟山)而建,仿将乐城北龟山桥头宋元明清历代朝廷修建的龟山书院(也称道南祠,龟山先生祠)样式结构而建,原名永思堂。红军革命时期是红六师机关驻地,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蛟湖村是革命老区村,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        (杨土生谨题)

 

十一,蛟湖祖训:

敦孝悌  重廉耻  尚勤俭   遵法前贤

孝悌忠信   礼义廉节   正道做人  清白传家

蛟湖族谱昭祖训(摘录)

立春在祠堂祭祀先祖毕,由年长最尊而有德者向南坐而训族人曰:

凡为吾祖之孙者:敬父兄,慈子弟,和邻里,时祭祀,力树艺,无胥欺也,无胥讼也,无犯国法也,无虐细民也,毋博弈也,毋争斗也,毋相攘姦侵以贼身也,毋鬻子也,无大故不黜妻也,勿为奴隶以没先也,有一于此者不齿于族,死者不入于祠。众皆应曰:诺。

然后由族人中之才者以族谱至登一岁之生卒而书,举族人臧否,其婚姻相賙,患难相恤,善者劝,恶者戒,临财能让,养亲事长,孝而能悌,乡里能睦,而顺此其行之书之。

杨时家训及杨氏家规(另附:见中央纪委中国传统家规杨时家训篇)

十二,蛟湖族谱劝读书文

(湖山蛟水之中前人谆谆训诲)

我劝人读书       读书件件好

读书道理明       读书忠义表

读书姓氏香       读书心胆小

读书孝爺娘       读书敬哥嫂

读书邻里和       读书子孙绍

壮者能读书       乡里称师老

少者能读书       父母无烦脑

贫者能读书       衣食自温饱

富者能读书       家私永堪保

人若不读书       何异禽与鸟

人若不识字       有眼如盲眇

读书见识高       读书今古晓

我观人读书       读书真个好

读书官不差       读书民不扰

读书不负人       人自不知道

一字值千金       读书无价宝

十三,杨时先祖

《蛟湖杨氏族谱》 始修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距离杨时逝世39年),元至正已丑年、明洪武庚申年、明天启元年、清乾隆十七年、清光绪十年、民国二年七次重修。

族谱中记录了杨时先祖及杨时的年谱以及杨时后裔,蛟湖历代子孙遵守杨时家训和杨氏家规,在杨时文化、杨时精神的教育熏陶下日耕夜读,诗礼传家,乐善好施的许多感人事迹,自宋元明清以来,蛟湖杨氏有许多佳话流传。

一世:将乐杨氏始祖杨荣,字子江,乳名安其。先世本蜀之夔州,唐涉居江州湖口,次涉河南开封顾释邑即今之固始。累世业诗书,登南唐进士第,授西镛州(将乐)司户,秩满遭时乱路阻,遂挈家居于西镛州属之龙池杉田(今将乐县城北郊龟山桥左上方),为将乐始祖。殁葬株林山都岭头。夫人余氏。生子二:胜达   胜远

二世:胜达,子伯通,儒士。居将乐龙池杉田,生子五:延  同   明   丰   昭

杨昭,字胜清,胜达公之五子,移居邵武龙坑,官至朝奉大夫

三世:杨明,字信仲,居龙池杉田,诰赠大中大夫。生子五:基   宣   宜   益   埴

四世:杨埴,字永谋,(杨时之父)明公第五子。隐德不仕,教子以学,时公登进士后调官不赴,在家潜心经史数载,埴公亦不干预。宋封正议大夫。妻陈氏,蛟湖陈选公之女(始封硕人,再封荣德大君)继室廖氏亦封硕人。逝葬龙池杉田金钗形减粧案,游定夫先生撰写墓志铭。(1988年春原址因建龟山新村而移葬水南乌石山龟山墓右侧山麓)。生子: 时    曦

十四,(五世)宋龙图阁直学士、文靖、龟山公

(一)《蛟湖杨氏族谱》中载杨时公年谱(见族谱影印件)

(二)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自幼聪慧异常,三岁母病逝哀哭如成人。三岁丧母后在蛟湖由其舅父舅母陈京杨夫人抚养。并在蛟湖启蒙读书。七岁能诗八岁能赋。24岁登北宋熙宁丙辰徐铎榜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时公程门立雪,倡道东南,发展和传播理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他研究和传播理学,大力推崇四书,传播文明,并在无锡创建东林书院,弟子千余人,桃李满天下,人称“南渡洛学大宗”。他创造性地阐发“理一分殊”,“性”与天道这个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他应有的地位;他用了许多时间收集和精心整理 、编辑和润色他两位老师的遗著(二程生前未编辑著作,逝世后文章散失,凌乱、错漏几不可读)使二程的学说得以流传。其主要著作有《龟山文集》《二程粹言》《校正伊川易传》等,给后人留下八十多万字的宝贵著作和诗文,其学说和诸多经典言论成为以后朱熹集注四书,创建博大精深的闽学考亭学派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在福建杨时一传罗从彦二传李侗三传朱熹,朱熹集儒家之大成,使福建成为著名的海滨邹鲁。宋史杨时传中说“朱熹张拭之学皆出于时”。杨时被后世人尊为“闽学鼻祖”,“程氏正宗”。

时公执政为民,爱护百姓,政绩卓著。其办案果断、执法公正,他曾历任徐州司法、虔州司法:“有疑狱,众所不决者,皆力断,与郡将议事,守正不倾”。他倾力为民办实事,甚至不惜丢官被罢官。如浏阳赈灾,余杭抗浚,萧山筑湖,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

他力排和议,力主抗金,刚正不阿,抗佞排奸,保卫国家。他多次向朝庭向皇帝提出许多减轻老百姓负担,富国强兵的提议和奏章,并弹劾宰相蔡京等人祸国殃民之罪。他在朝上乞诛不战弃军而逃的三军统帅童贯,力辩诸生与军民爱国无罪,怒斥割地求和是“欲助寇以自攻也”,极力反对和议,极论三镇不可放弃。以后又力奏乞诛拥兵不前,坐视太原危急而不救的姚古等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时公清正廉洁,安贫乐道,清白传家。他“廉洁自律,奉法爱民,不妄费公家一钱”,他历官五十多年,没买过一亩地,没建一间好房子,家中一点房地都是祖上原留下的。全家的衣食住行非常简便。他五子八孙和重孙中共有十二位登进士第,都为朝庭和地方官员,但他的子孙在他的教育培养下个个都能很好保持清白传家的家风。

他78岁告老还乡时 谢辞朝廷所赐养老之物,而要求“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要求朝廷减免贫穷的福建省人民的税租负担,宋高宗皇帝批:“永为优免”。杨时为官一生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回到将乐,以致逝世时“身后肖然,家徒壁立”。宝文阁侍制胡安国在杨时的墓志铭中写道:“…子孙满堂,每食不饱,也不改其乐也……”。将乐县令李熙在給朝庭的奏章说杨时的“子孙贫寒,无以为度”。

时公尊师重道、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宽厚仁爱,执政为民、爱国恤民,刚正廉明,正气浩然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后人称为杨时精神,

宋高宗皇帝赞杨时:“杨时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网罗百家,弛骋千古,辩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面陈疏议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释经义足以开来学于后世……”。

宋兵部尚书宰相李纲为杨时题赞:“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凤于高岗”。

朱熹为龟山先生遗像题词:“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

他卒谥文靖,赠左大中大夫,加封太师,吴国公,将乐伯,从祀孔庙。宋元明清历代朝廷修建的将乐龟山书院(龟山先生祠)匾额题为:“天开长夜”,“德配天地”。

杨母余老夫人,将乐举人余适之独女,贤德堪称,辛勤育养了五子:迪 、迥、 遹、适、造,皆登进士第。育女四:长女适进士左迪功郎陈渊,二适陆堂,三适进士右迪功郎李郁。余夫人聪慧异常,时公任萧山令时开凿湘湖以灌良田,余夫人建议蓄水之湖应建在高处,不可建在低漥处,高处蓄水则可灌溉所有田地。湘湖建成至今九百多年,灌溉良田十四万亩也得力于余夫人之高见也。据民国《福建通志• 卷四十五•烈女传》载:“余夫人:将乐人,杨时妻。聪颖多卓识。时为肖山令,邑屡旱。时憂之,将凿涝湖蓄水以灌田。氏问之曰:‘吾误矣,妄思蓄水之处,地势处高则 泄而各乡之港湾沟渠无微不到。今涝湖漥下蓄则易矣,而洩之亦不难乎?农何以济。’时大悟,因度城西高壤凿而为湖以时启闭,至今赖之,名曰‘湘湖’。论水利者,辄以氏言为法云。”

余老夫人六十岁辛劳一生而卒,逝葬临安府余杭县昭德马里村。

十五,杨时后裔继承祖志,诗礼传家,簪缨续继,人才荟萃。

杨迪(1082--1104年),字遵道,时公长子,自幼聪明力学,指物即赋,凛然如成人,及长,贯穿古今。孝友和易,中外无间言。待人和气,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与人辩论,纲振条析,令人佩服。有质讼连年不决者,公一言而两家为之平,诚信于人,令人信服。曾游太学,亦从学于程颐先生,程颐在给杨时的信中赞杨迪:“令子名迪者好学质美,当成远器”。 元符三年登进士第,官奉议郎,崇宁三年二十三岁,英年早逝,逝葬将乐株林山祖墓边。宋朝廷赠宣议大夫,进士吏部侍郎朱松(朱熹父亲)为其撰写墓志铭,高度赞颂他的才学品德,称赞他“发微诣极,冰解的破”。龟山门士论及近世学者皆曰:“吾不及也”。朱熹为其遗著撰写跋文。妻李氏,生子二:云  次殇

杨迥(1085--1166年),字昭远,时公二子,聪敏勤奋,贯通经史,文章“雄迈深醇”。登进士,历任婺州通判,修职郎,右司谏,起居舍人。殿中侍御史。勇于抗疏论事,弹劾贪官污吏。为人极孝,母余老夫人去世后父亲年事已高,一再向皇帝请求准其辞官侍养父亲。获准后侍奉在龟山公身侧直至父亲去世。守制期满后以病为由不再赴任,专心究研经史。著有《庭闱録》。八十岁去世,葬毗陵。妻本县廖氏,继室宜兴蒋氏。生子:航

杨遹(1096--1165年),字昭祖,时公三子,登宣和元年戊戌王昂榜进士,任军器监丞,迁工部员外郎。常住常州。其妻为建安游酢次女。逝葬将乐株林山祖莹右。生子三:森  懋  彬

杨适(1100--1162年),字積义,时公四子,登政和壬辰年莫俦榜进士,迁宗正丞历宣教郎,婺州通判。逝葬江苏江阴。妻李氏,生子三:崧  岳  岚

杨造(1107--1162年),字汝旨,时公五子,进士,任勅令所删定官,西京敦宗院丞,历迪功郎,本路安抚,再迁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逝葬将乐株林山祖莹右。妻浦城周氏,生子:次山

杨雲,迪公长子,字志猷,进士,任严州通判,福建路安抚司参议。敕葬本县西境儒林市。妻游氏,生子三:琳  璿  瑾

杨航,迥公之子,字子攸。南宋绍兴十六年进士,任宣义郎。枢密院编修官,常州通判兼实录院检讨,左员外郎。逝葬常州宜兴。妻曾氏,生子: 胄   程  璁(居江苏浙江)

杨森(1135--1204年),字汝之,遹公长子,进士,授徐州通判。生于绍兴甲寅年,七十一岁去世,葬将乐桃源重坑口。妻余氏,生子二:周    兴

杨崧,子维申,适公长子,乡举,官至从事郎,授江阴军户部赡军酒库。逝葬株林先祖莹右畔。妻孙氏。

杨嶽(岳),字维仲,适公次子,进士,官福州怀安县尉。逝葬怀安四都,妻陈氏,生子二:公著   公辅

杨岚,字维高,适公三子,(明将乐县志载杨岚为举人)。[注:杨岚于南宋时举家迁莆田继迁潮州,逝葬潮安庵埠,妻廖氏司法君之女生子:全(居南平延平区黄连坑等村)  继室莫氏生子三: 霜壑   隐士  正直(后裔居潮州、潮安、汕头、南澳等地]

杨次山,造公长子,进士,官苏州监酒库。逝葬光明墟。妻叶氏,继室钟氏。生子:说  咏  铨

杨琳,字子美,雲公长子,与朱熹同学,进士,官至参议

杨瑾,字德辉,雲公三子,进士,官湖南沅陵县尉再任抚州司理。南宋淳熙元年为始修《蛟湖杨氏族谱》作谱序

杨周,字寿昌,杨森公长子,字寿昌,官任司户。逝葬蛟湖村官人坑

杨兴,杨森公次子,官至宣教郎,候补州通判

杨说,字希传,次山公之子,国学生,例贡

杨礼,琳公之子,任悔州司理后陞工部主事员外郎

杨淮,字精钦,瑾公长子,举人

杨滋,字之茂,瑾公四子,举人

杨泳,字顺之,瑾公第五子,太学生,官通判

杨振高,字起明,说公之子,例贡,官通判

杨汝龙(嶽公长子公著公之长子),例贡,咸淳丁卯朝廷建立龟山书院,録养学官为太学上舍

杨端(字章甫),例贡,官至纠仪,主事

杨能,公著公次子汝和公之子,杨时六代孙,九岁中神童科,名载将乐县志。

 

(注明:自子江公第十一世(龟山公第七世)后播迁外地英才人名未载在此,以下仅为蛟湖杨谦后裔)

杨谦,时公五世孙,杨遹四世孙,周公长子,元太学生。今蛟湖杨氏始祖

自谦公始在蛟湖有学位的庠生、文学生、太学生、国学生、贡生、举人、进士及钦赐孝廉、国宾、耆宾、介宾等冠带者共有壹佰陆拾余人。

杨位,杨谦长子,介宾冠带。

杨衍,杨谦次子,字昌甫,杨时六世孙,进士,官至迪公郎,任建昌卫兼摄广昌县主簿。

杨达观,杨衍长子,杨时七世孙,恩赐正八品。耆宾。管理龟山公祠

杨应德,杨时七世孙,大德三年蒙福建巡憲副言中顺牒保本书院山长(龟山书院院长)

杨黄里,杨时九世孙,杨应德之子,元代义士,乐善好施,修桥铺路, 勤修善事有遗碑句。

杨生,杨时十世孙,杨黄里之子,洪武戊午年应诏参军任浙江衢洲守禦千户,明朝廷封义勇将軍。

杨旺(明光禄寺卿),杨时十一世孙,杨生长子,豪俊过人,积德累功,明永乐已巳年受诏赴京朝见明永乐皇帝,被授予光禄寺卿。享年八十八岁,葬于蛟湖葉坑尾。

杨林佑(明封义勇大将军),杨旺次子,杨时十二世孙,生于明洪武庚申年,任浙江衢州守御千户,明永乐初奉诏率军征交趾(今越南北部),其兄杨宗要求同去,林佑固辭曰:“以兄理家,弟出无忧也,”从都督至彼战守相距十八载,因内难作班师,安南(越南等国)亦已称藩入贡,同事归告,公已阵亡,朝廷封义勇大将军。当时举家哀痛,上官也明文奖慰。林佑之妻林氏得夫凶迅后二年以疾终于室。林氏婚后不久林佑即赴疆场去十八年,林氏守节,无子,夫妇节义成双。

杨文献,字景和,号均舍,杨时十三世孙,生于明洪武三十二年,荣封孝廉冠带,明正统十三年,沙尤寇犯境,举家避乱,其兄杨文器被寇匪捉走后杀害于永康铺坪,临危时呼;“吾家自古忠直,最恼横行”。杨景和也殁于县城西避难途中。

廖神娘,称妙清,后世子孙称其为“廖神嫲(妈)”,文献(景和)之继室,生于明永乐十四年,蛟湖廖厝坑廖回公之女,相传神娘有一段自由恋爱的感人故事:蛟湖杨文献(景和)为宋名贤杨时后裔,继承祖志,日耕夜读,诗礼传家,勤劳朴实,乐善好施,在蛟湖是有名的孝子,原配廖福娘婚后不久就病殁。本村廖厝美丽活泼的廖神娘仰慕杨景和之为人,常到杨家来往走动,与杨景和母亲非常友善,景和母亲曾对神娘说:如果我有像您这样的好媳妇我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杨景和虽然也很喜欢神娘但由于家境一般,且已是丧妇之人,始终不敢有非份之想。而神娘碍于封建礼俗,也始终不敢表露对杨景和的爱慕之情,廖家是蛟湖最富庶之家,有着大量良田茂山,家教严格。神娘生性聪明伶俐,贤良有礼,父母视如掌上明珠,神娘之父廖回公已选中伏岭干村某人为婿,不容得神娘本人不同意,其父母经媒灼礼聘定下了这门亲事,并且已大张旗鼓操办喜事。有天晚上深夜,风雨交加,只见神娘手提一个箱子冒雨来到杨景和家,景和母亲惊醒开门发现是神娘,很是惊奇,忙问:“妹子,明天你就要出嫁了,今晚深夜这么大雨你怎么敢到我家来,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吗?”神娘说:“我父母硬要把我嫁给伏岭干那个我不喜欢的人,我自已喜欢上了你们家,喜欢景和,您们不要作声,我今晚就躲在你们家了”。杨母听后非常惊异忙说:“你明天就要出嫁,人家花轿就要到你家接亲了,找不到你人你父母怎麽办?我劝你还是赶紧回家去吧。”神娘说:“婶母,您不要着急,我都安排好了,我已与我的丫鬟商量好了,她已高兴同意代替冒充我去做新人,我已把新娘的新装手饰都给他穿戴好了,明天由她坐花轿去,明天我父母发现了真相他们也不敢说破,只好将错就错,我这个丫鬟人也不错,知情达理,对方应该也不会嫌她。我父母是很爱我的,事后也不敢对我怎么样。这个箱子里有我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些山契,田契,我家有很多的山田,我偷了一些来就做为我的陪嫁吧”。神娘就这样大胆的打破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婚姻,来到了杨家。神娘父母知道爱女的脾气,只要她认定的事她一定要做下去,而杨景和读书识理,远近闻名,因此也就只好为她们办了喜事。在古代封建礼教至尊的年代,神娘追求自由婚姻反抗旧礼教的精神难得可贵。神娘与景和成亲后成为了杨家的贤妻良母,生了杨华、杨富、杨泰三个儿子。她爱家敬夫,克勤克俭,幸福美满。由于杨景和德才兼备,文才出众,乐善好施,为乡亲排忧解难,成为将乐县南著名乡贤,被举荐由明朝廷授于孝廉冠带。

但不久,一场大灾难降落到蛟湖杨家,明正统十三(戊辰)年,沙尤寇(沙县邓茂七)造反,大批寇匪烧抢将乐,蛟湖也不得幸免,杨景和和他的父亲杨宗,哥哥杨文器带着一家人逃难,文器在永康铺坪被盗匪所捉被害,景和继亡于逃难途中。这年,廖神娘年仅三十二岁。七十多岁的杨宗和儿媳廖神娘带着华、富、泰三个孙子及文器养子杨友一家人流落他乡,颠沛流离,惶恐凄凉。直至明景泰庚午年由兵部尚书金濂暨宁阳候统兵讨贼后归家时,田园荒芜,庐舍已被贼焚毁。神娘在艰难困苦中抚养四个幼儿(长子杨华才13岁),任劳任怨,耕田打柴,维持一家生计,并鼎新架屋,培养孩子读书,教育孩子忠孝仁义,并十分孝敬年迈多病的公公,端茶端饭,体贴入微。七十多岁的宗公,看到儿媳这样贤惠勤劳,几个孙子虽年幼都聪明孝友,他在去世前感慨地说:“诸孤(几个孙儿)必有兴者,惜吾老不见唉”。廖神娘励节苦勤,相子成家,把四个孩子辛勤培养成才,发家致富,成为将乐县南的一代名贤,廖神娘教育子孙勤俭治家,和睦乡邻,助人为乐。宏治已酉年神娘病重,给几个孩子分家时已续置有田地近千亩(承祖田仅八十余亩),她留下田租二十四担三斗作为祭祖的祭田外,以兴创劳逸輕重分作三男收管,另分给孤侄杨友房屋一座,田地一百二十亩。廖神娘殁于弘治四年,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蛟湖白石潭。

六百多年来蛟湖廖神娘的传奇故事一直成为美谈,激励着杨氏子孙。数百年来,蛟湖的杨氏子孙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都用船载三牲果品,一路琴萧鼓楽,前往五里路外的白石潭祭扫廖神娘、杨华母子墓,礼仪隆重,不忘祖德宗功。

杨华(字必荣,号素庵)、杨富(字必潤)、杨泰(字必严)三兄弟和堂兄弟杨友(字必胜)辛勤劳作,信义经商,勤俭治家,发家致富,(据族谱记载仅富公一家置有田产二千余亩)四兄弟致富后大力做善事,乐善好施,助军饷,平米价,赈灾济贫,修桥铺路,建太平寺、天王寺庙,尤其是在将乐县南交通要道蛟湖古渡口上主建一座横跨三百多米宽的铁索浮桥,及修建从蛟湖到县城二十多华里的官道(在这条官道上前些年还可看到许多印有“湖杨造”的明代大青砖),杨华一家受到明朝廷的封赏,杨华被授予大国宾正七品冠带,杨富钦赐介宾冠带,杨泰钦赐乡饮耆宾冠带,杨友钦赐孝友冠带,杨母廖神娘恩赠女冠,杨父景和生前就被明朝廷授予孝廉冠带。

明宏治九年朝廷封赠杨时为“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宏治十年三月杨华受诏写谢恩表与杨穆(杨时长子杨迪裔孙)进京朝见明孝宗皇帝,向朝廷谢恩。自此蛟湖杨氏继承祖志,日耕夜读,诗礼传家,人才辈出,簪缨续继。成为将乐县南的名门望族。

杨华,龟山公祠生,大国宾,正七品,侍郎黄琛赠有匾额《 隐德君子》,殁于明正德三年,享寿七十三,葬白石潭母廖神娘墓左旁。侍郎黄琛,翰林院编修赖世隆,进士林景清,徐佐均有像赞,赖世隆撰写墓志铭,后改墓向时由县儒学教谕萧旸撰写墓志铭。

华公次子杨善保(字元辅,号扑斋),大国宾。夫妇合葬墓志铭由赐进士、中憲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田顼撰文,乡进士中顺大夫云南曲靖军民府同理府事孔山徐霖篆额,乡进士江西吉安府万安儒学教谕麂山杨大韶书丹。

富公之子善广(字元厚)、善印(字元信)、泰公之子善铉(字元深)均钦赐介宾冠带。

杨忠良(善保之子,杨华长孙),明弘治十二年生,赐乡饮介宾冠带,为人宽宏乐善,诗礼贻家,纯厚多道。节推官公贤谥“孝靖”。忠良公妣为忠简公(黄伯固,绍兴癸丑进士,西川制置副使,兵部侍郎,卒赠少师,謚忠简)亲孙女名黄妙莲,“恬静娴淑,女德兼备,事公姑尤谨,处妯娌以和,待人从无疾言遽色,凡遇事亲身经历不假于他人。田太史称其“女中君子也”,司训林公鹗谥之“庄敬”。

杨忠信,字廷诚,号月溪(汝桢公之父),善保次子,杨时十六世孙,其平米价,赈饥民,兄忠良常外督善事,而公理家冗从不畏劳。钦赐国宾冠带。(进士、中顺大夫、工部左侍郎徐作文为其撰写墓志文,奉直大夫、廉州知州、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揭鸿为其书墓志铭)

杨汝桢,字益龄。忠信公长子,杨时十七世孙,初授武平卫经历,后陞授凤阳府知府。以运家资用尽办王事,德教亷明。归乡表以“荣归故里”。其妣张氏为光禄寺丞张时晋公之女,“妇模有德”。夫妇合葬水南校场。由户部侍郎苍舆公撰写墓志铭(明万历戊申年)

杨汝材,字益用,时公十七世孙,廷选公之子,富公重孙,明万历年考授朝庭太医院医官。

杨岱,字钟秀,号芜州,明正德庚午年生,元信公长子,时公十七世孙,轮贡,岁进士,官南康儒学司训。“公最聪敏,词赋便捷,胸藏二酉,实见博学于当时也”。将乐明代县志《人物志》载:杨岱,字钟秀,岁贡,治《诗经》。现存有诗二首:

一,别藏石先生:

平明樽酒对垂杨,     两眼如箕顾剑光。

子有一身戎马恨,     吾为十载草茅荒。

文章别路呼渔父,     颜色因人似惠阳。

今日采花珍重语,     暫将褉事过南康。

二,南康道上有感:

南康西上旧闻兵,     蔓地连天陇亩平。

贤女庙前豺虎宅,     鹧鸪声里凤凰城。

青燐偯鬼生为国,     白发将军死立名。

独是百年明锦地,     衹今千里绝耕耘。

(杨岱诗描画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苦难,造成江西千里悲惨荒凉的景象。岱公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间疾苦。)

 

杨九思,字叔睿,富公三子善孜公重孙。杨时十八代孙,明崇正庚戌年贡生,岁进士,明嘉靖年间儒学司训。

杨国荐,字举卿,子萃公次子,时公十九代孙,贡生,岁进士,兴化县儒学司训。

杨翼真,字幼新,号月斗。于廷公之子,时公十九世孙。邑庠生三科批首,文行著名,府省推崇 ,崇正八年丙子春廷试(殿试)列第五名,名望尤重。恩拔进士。授浙江上虞县,后陞迁应天府经历。

杨铨,字我衡,康熙二十七年生,一汉公三子,杨时二十代孙,乾隆乙丑恩贡,岁进士,儒学训导。

杨慕鸿,字腾恩,应涵公长子,嘉庆十三年生,岁进士,恩授荣封陞授府知事。

杨弥栋,号幹臣,腾起公长子,时公二十七代孙,道光二十七年生,同治年间贡生,儒学司训。候选直隶州显扬兄比太学生邱立猷,遵绪邑生员邱瑞鸿二人仝拜撰写有赠文一篇:

恭呈幹臣兄先生大人文凢:甲申季夏伏热炎炎,余恩避暑于山阴,徐步于城南蛟水之涯,停骖于杨君幹臣福宅,夫杨君与余等幼属知心,同吟雪案,共涤冰瓯,传心绍业龟山,携手同游剑水,诗咏鴒原,曾结金蘭之谊。弥笃玉砚之情,其素性乐善不倦,早已相喻于湖笔难备述,惟叙今日握手深情有胜于徐孺之下榻,孟嘗之订交,夜话谈心,感慨不已。翌日乘凉于村中,见有新建一庵,焕然纷华气象,余询于主人,而主人曰:此庵号太平,是杨君乐捐建造始得庙貌辉煌,余曰唯及游于水湄,满目萧然,又有新建神坛,时遇一牧乐道于余,谓是杨君乐捐拮构,余思君尊师重友,固不待叙,而请荣封于风阙,祖德不忘,且久贤于燕台竹林,敦谊恩又周于庶,类荒曾赈,及窃簷其素行之敦伦正懿德之有本,而且琼庐新搆燕贺华居,族谱添修,象贤美意,即好善之弥殷,喜修行之有路,定拟裕后必昌矣。若夫异日培蘭腾桂,振立雪之家声,播休风于梓里,克绳祖武摛    扬芳为文一祝,岂若余言之拙于润色漫缀蕪词也耶。仿周原体巴拙并拔歌一祝,敬请蘭兄,裕后足见意气犹存。

“立雪堂,立雪堂,象贤绳武早流芳。孝思请誥荣三代,族谱重修赞数行。太平庵寺从新建,蛟水神坛焕旧章。梓里饥荒曾议赈,广厦琳琅复建房,立雪堂景福无疆”。

杨远根,字雲轩,弥坚子,时公二十八代孙,光绪年间贡生。

杨成,字廷美,杨富之孙,恩赐乡饮介宾

杨熊,子昌久,尔筹公四子,顺治十七年生,恩荣介宾冠带,力辅我銘公协建宗祠。

杨汝椿,字益寿,廷美公长子,时公十七世孙,增广生,优例历四科,庚子幾拔省魁

杨汝采,,字益章,明嘉靖二年生,忠良公长子,吏部职员,“公最通经史,性至孝友,儿辈众贤”

杨兆金,字品三,官名超,立纯公长子,乾隆十三年生,六十四岁入黌宫,嘉庆乙卯科钦赐第一名副举人。“生平积善修德,和里睦族,乡党资其训诲,宗祖籍其宠光”。

杨日美,字子冲,汝祯公之子,礼部儒士。

杨載仁,字子居。“读书发愤忘食,词赋卓异”。

杨一汉,字嵩如,子恭公次子,顺治二年生,时公十九世孙,正七品冠带介宾,例修职郎。康熙十二年公与兄均被山寇绑架捉去,公密语兄曰:贼贪吾贿,若计脱兄归家以养老母,吾之存亡听之。兄殊不忍。次日,公告知贼首请以已身作人质留下,赐兄归家办理金银来赎。贼同意放其兄归取钱。贼后疑其有假拷打异常公忍受之。一日公对贼曰:吾故计脱兄归家以事老母,今兄归而母有子吾死无恨也。说罢以头撞石鲜血奔流,贼为所感竞释其缚而放归。孝友人之大伦,公为母老而脱兄于一难,毋戮受辱卒保其身以无恙,生死关头而能脱身,此公长才大略诚有过人者矣。

杨钟,字虔禄,君章公长子,达部乡饮,正七品冠带。

杨赐衮,字衣六,恩赐介宾。

杨德容,字应涵,文林郎。

杨汝柯,字益进,冠带介宾。

杨之奇,字仰源,益进公长子,为人质直,临事不苟,少有大志。遇父病,弃儒业为生计、日夜照顾服侍其父,扶掖按摩,不假他人,培养其弟肆业于举子业,家业代为经营,家产均分,秋毫无私。万历癸卯年捐金十两助建县三华大桥。官府赐给予冠带不受。崇正戊辰本府官赐匾额“齿德双尊”。知县亚公知其贤复进介宾额“耆英硕望”。

杨芳树,字腾艳,为人赋性纯粹,言不骄矜,行无偏比,虽遭寇执二番竞得脱离。妻早亡永守鰥居,只为给二位弟弟娶媳完婚。自己从无心生妒忌。率弟辛勤播植,自此家业颇饶。

杨泂,字义涛。为人浑厚至诚无伪。境处清淡平生无忌刻心。视族子弟为已子弟,无怀恨。见人之得如同已得,见人之失如同已失。有获罪于已者辄遇辄忘,未尝留滞于心,盖天性然也。曾重修龟山公文集。

杨名英,字遴一,虔禄公长子,清顺治八年生,冠带介宾。

杨沂公,字于浴,我成公三子,康熙八年生,冠带介宾。

杨元彬,字咸中,恩赐介宾。

杨抱理,字伊候,光全公次子,康熙五十八年生,恩赐耆宾。

杨怀策,字猷三,光韩公之子,恩赐介宾正八品冠带。

杨文盛,字仲周,徽五公次子,乾隆十一年生,恩赐耆宾。

杨祖长,字仲友,士安公长子,乾隆六年生,恩赐耆宾。

杨祖长,字仲高,献三公长子,乾隆癸未年生。勤学有志,功名文章秀雅如云蒸霞蔚之象,蒙督学憲纪晓岚恩师岁试取进县学。文庠生,恩赐耆宾冠带。

杨兆沂,字浴偕,恩赐耆宾。道光皇恩大典准授正九品顶带。

杨以云,字庆如,乾隆二十年生,钦赐耆宾,恩授正九品。

杨以植,字民育,恩赐耆宾。皇恩大典道光年间准授正九品恩荣。

杨其礼,字徽五,恩授荣封。

杨文耀,字仲宣,恩授诰封,为人好善习岐黄心行仁术

杨德容,字应涵,仲宣公长子,乾隆四十二年生,习岐黄、青鸟,心行仁术,恩授荣封。

杨芳烟,字捷成,六品营千。以植公次子,嘉庆九年生

杨芳銮,官名萱,登仕郎。以揆公四子,道光七年生

杨弥珍,恩赐正八品。芳炆公子,道光二十八年生

杨弥耿,恩赐正八品。

杨远谟,字显文,举贡生。弥瑶子,咸丰十一年生

杨弥松,字洪春,效赐公子,道光十八年生,恩授荣封耆宾正八品。修族谱,热心办理。

杨远存,字松圃,弥师公次子,宣统元年乙酉举孝亷,丙戊乡荐恩贡,辛亥北上就州判职。

杨芳遗,恩赐耆宾。

杨其珠,字振川,序廷公之子,习丹青(绘画)与青囊(医术)。幼耽绘画,初捉筆为水墨丹青即有天趣,年长枝益精,所作山水花鸟诸图皆得云林、格岗、癭瓢(黄慎)、顽石数子筆意,而最擅长者则马飞扬,求其画者填门。平时常人求之即挥毫以应,若非其人虽愿付其巨金也拂袖不顾。此其棱角峭厉,不趋时荣。殆米颠、倪迁之流亚与也。其四出云游为人治病及作画。后至建阳城内为开山寺僧治病,僧病愈而已染重病逝于建阳。寺僧以为恩公,立碑葬于黄华山并祭扫。殁于乾隆已酉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将乐县知县郭应宸为其撰写行状)

杨其琚,字又成,号砚田,仪文公长子,素有祖风,心气和平,于物无忤,善治家政,不畏勤劳,道光辛巳督修祠堂,庚寅督修族谱皆其力也。娱山林,素焚香,常吟咏,尊祖敬宗,不待言耳。今存有其修谱序言,南湖八景诗,颂贞节汪氏诗四首等文字。

杨学朱,字仲堪。嘉庆年间入营参军,往台湾府守,亡于台湾

杨学明,字立能,聪明好学,擅长医学地理。乾隆五十五年生

杨志恭,字旋生,仲传公长子,乾隆二十九年生,修路葺桥,关心倡首。道光辛已改建宗祠,道光庚寅赞修族谱,公则先之劳之。

杨以雄,(兆恩次子)咸丰五年九月初九红头逆寇扰乱邻乡,联董督率乡剿除,公执械英勇向前阵战而亡,督抚大人咨部奏请准从祀昭忠祠。

杨祖俦,字仲传,天惠公次子,乾隆十七年生,礼义待人表率一方。原汀州府左营驻防守府朱连陞有段文字记载云:“汀郡太守李公经蛟湖因雨淋漓涨于湖水通渡难往,(祖俦)相邀到家,停骖留宿,宾主相见彬彬有礼,宛如旧交,可谓待官长而敬朝庭。后予往省办公马足傍徨,因雨又涨通渡亦阻,仍留其家,斯其人世所罕见也…”嘉庆二年移祠堂至钱陇边,鼎新重建祠宇,祖俦公费尽勤劳。

杨慕鹏,字腾万,应涵公三子,嘉庆二十年生,登仕郎 居九品

杨慕英,字效忠,志恭公之子,嘉庆九年生,恩授登士郎。慕公待人和悦,葺桥修路,倡守持捐,尤为关心,无私正直,不分人已。咸丰八年八月十四日“长毛贼”(据传为太平天国内讧后翼王石达开十万军队南下经蛟湖渡口渡河)蛟湖村民见其尽留长髪,疑是盗寇,无人敢去帮助装运过河,因而军队从上游孔头渡河后大开杀戒,蛟湖杨氏族谱中有记載被杀害的杨姓成人达五十多人,还有梁、陈、潘、廖、黄、庄等许多姓氏的村民罹难,被杀者不计其数。(据老人相传蛟湖本村清代最盛时曾达四百多户人)当时杨慕英公位属乡绅,甲事难辞,直面责寇,莫避其灾,被贼杀害,髙节风范,以昭后人。

杨芳贤,仗义行仁,和里睦族。夫妇均于咸丰八年八月十四被“长毛贼”所杀。

节妇饶氏,杨汝采妻,庄静孝谨。夫庄(章)无嗣,劝娶侧室。采卒,氏年仅二十三,遗孤日煃,甫三岁,妾子一周岁,舅姑年逾七旬,家徒四壁。氏朝夕勤纺织,以养亲训子。闺范整肃。里邻希觏其面,备尝艰苦四十五年。知县汪文璧首旌贞寿、傅宗皋奉诏旌其门。曰:“节比松筠”。卒年六十有七。葬后,坟聚百鹿,家池三岁连产瑞莲,人以为节义所感。林通政梓、林都谏熙春、陈御史一元、林御史有台辈、各为诗章以赠之。万历四十年,蒙按院陆、学道冯、采入府志;复蒙按院徐树扁旌表其门。(明将乐县志•黄仕祯簒)

 

女贞节汪氏,据蛟湖杨氏族谱及将乐清代县志载:“汪氏,适杨万修(字世智,儒士)时年十八。初结縭。值姑有痼疾,氏奉汤药,衣不解带,姑极贤之。与万修谐伉俪甫二十五日,万修得暴疾,弥留时,对氏指心泪下,氏乃誓曰:“宁死不再嫁”,万修亡后汪氏痛哭几绝者数,夫伯杨铉怜其志,择族子缵廷为氏夫嗣,汪氏事姑惟瑾,养嗣子恩爱不少驰。比缵廷长,具为之授室,迄今缵廷得以成立。苦志二十余年而殁”。

清将乐县志载女贞篇,以表其贞节。清道光十年修谱时,其侄孙杨其琚誌诗四首哀颂其贞节:

道光十年庚寅合族修谱,裁访到汪孺人,心神惶恐,附颂贞节赋诗四则以待贤裔给银建坊:

 

年逢二八赋于归,    锦羃初温便素衣。

好佩香蘭纫沅芷,    冰心一片世间希。

 

节儗捐躯报所天      群言曲慰再平然

忍从艰苦持门户      到此修书见节全

 

雪室孤嫠难尽歌      当年汪妣苦心多

寒门溯有文姬操      留得徽音永不磨

 

考宗昏静作悲词      彤管何人復泪垂

殁后表扬真不负      芳魂咸晓玉成几

(编者附注:汪孺人18岁时结婚,婚后仅25天其夫杨万修即病逝,她为了代替结婚仅25天的丈夫照顾奉侍有痼疾的婆婆誓不改嫁而守寡终生,这种孝行是难得可贵的,但对汪氏个人来说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其悲凉的命运实令人可敬可叹,从以上诗句中也可看出蛟湖族人表达了对她的真心同情和哀挽)

 

国学生太学生

杨谦,遹公四世孙,元太学生,

杨宗仁,杨时八世孙,元太学生。

杨镛,字我维,太学生。清如公长子,康熙六年生,时公二十世孙,恩荣冠带介宾,公有薰陶笃厚之性,有璠玙品重之质,处乡里璞玉渾金,侍亲族和风甘雨,训子侄以诗书,承祖父以节俭,齿德斯范,永存后世。

杨镇,字我顺,国学生。一汉公次子,康熙二十四年生,时公二十世孙,与其兄我铭公于康熙年间倡建蛟湖杨氏祠堂。

杨世德,字克修,太学生,我维公长子,康熙二十七年生,

杨世仁,字立修,太学生,我铭公长子,康熙四十年生,

杨世发,字长宗,太学生,我衡公继子,雍正三年生

杨世鸿,字纯修,太学生,我从公之子,太学生,妣王氏系宁波府守备愧长公之女。

杨缙,字仪笏,长宗公长子,乾隆十年生,国学生。妣:进士文林郎邱卞公长女。

杨  组,字显廷,太学生。敬修公之子,

杨晋清,字伯胜,太学生。敏魁公长孙,康熙四十年生

杨立秀,字朝升,太学生。晋盛公之子,康熙三十四年生

杨立焜,字辉南,太学生。晋清公之子,雍正元年生,

杨立纯,字仲熙,太学生。敏魁公重孙,雍正元年生,

杨绍唐,字仰勋,太学生。广誉公之孙,康熙五十三年生

(为人活泼,度量宽宏,迨守府曹国亮公赠匾“耆艾蜚声”)

杨兆玲,号玉轩,太学生。

杨兆亷,字介臣,太学生。宣起公长子,雍正十二年生

杨以钤,号金庭,国学生,乾隆三十三年生,

杨以镶,号满恒,国学生。乾隆三十三年生

杨以揆,字舜臣,太学生。乾隆五十二年生

杨应槐,号春园,太学生。

杨芳敏,字懋功,太学生。乾隆六十年生

杨芳应,字启全,太学生。乾隆六十一年生

杨芳炆、官名荃,太学生。以揆公三子,嘉庆二十五年生

杨芳贤,字思齐,太学生。以莘公长子,嘉庆二十年生

杨弥梯,字天階,滕恩公继子,同治元年生,太学生。

(见民国二年县知事卢榕林《弥梯杨先生行实》)

杨弥光,字孔熙,太学生。芳周公次子,道光九年生

杨弥焕,字孟章,太学生。芳敏公长子,道光五年生

杨弥樟,字梅庄,太学生,腾万公次子,咸丰五年生,

杨弥锦,字美中,太学生。芳应公长子,嘉庆二十三生

杨弥髙,号点其,太学生。芳广公次子,嘉庆二十五生

杨弥坚,字宪文,太学生。芳广公三子,道光三年生

杨弥师,字绣文,太学生。芳广公四子,道光六年生

杨远传,字习堂,太学生。弥焕子,咸丰五年生

杨远緜,字子燠,太学生,弥瑶继子,同治十年生

杨宗亮,字仰光,太学生。远根继子,光绪六年生

杨宗汉,字倬云,太学生。远成长子,同治十年生

杨宗简,字文轩,太学生。远镇次子,光绪二年生

杨宗辉,远元三子,太学生,同治四年生

杨功贤,字子昭,太学生。宗箕子,光绪七年生

 

文武庠生、增生、文学生:

杨岛,字庭海,庠生。

杨泂,字义涛,我成公长子,康熙二年生,增生,为人浑厚至诚,视族子弟如己子弟,见人之失如同己失,有获罪于己者,辄过辄忘,未尝留滞于心。曾重修龟山公文集

杨汝栋,字益隆,增生,善铉公四子,屡拔前矛

杨瓒,字廷器,庠生,善铉公长子

屢拔前矛。明嘉靖十五年生

杨汝桥,字益松,忠良公次子,庠生

杨汝椿,字益寿,增广生,庚子幾拔省魁

杨汝檀,字清远,庠生,汝栋弟

杨汝樽,字维节,庠生。善铉公之三子杨瑞长子

杨汝㭿,字益瞻,钟秀公长子,嘉靖壬辰年生,庠生

“孝友克家,驰声黌序,与仲弟汝杲齐名,优学高等。文章秀雅”。

杨益杲,字益升,钟秀公次子,庠生

杨日煃,字聚东,汝采公之子,廪生。“连科备中,苦志寒窗读诗书,才学超群”。明将乐训导三山陈志有诗《谒龟山祠示杨生日煃》:

伊洛传心载道还      南闽千古仰龟山

祠堂面对峰峦卓      弦颂声随涧水潺

展读余编寻正脉      肃瞻遗像景芳颜

门墙血色凭誰绍      玄豹云文已露斑

又明万历《将乐县志》载:“四十年,蛟湖都廪生杨日煃家,池产嘉莲,同蒂异萼者一茎。四十一年,四十二年,联产并蒂嘉莲各一茎”

杨載道,字子学,益寿公长子,庠生。

杨载遇,字子翠,益寿公次子,增生。

杨顼,字廷恭,庠生,善铉公四子

杨載仁,字子居,庠生。

杨载义,字子质,益正公次子,嘉靖丙午生,庠生。

杨载韶,字子善,益德公长子,庠生。按公最乐读书,效考亭朱子山光照槛之咏,现有肖斋故址之地。

杨起佐,字赓明,廪生。屢科备中。

杨于朝,字子显,庠生。汝栋之子

杨于廷,字子光,廪生。汝栋次子

杨于阼,字子肃,庠生。瓒公之子

杨应期,字子启,庠生。汝樽公之子

杨正学,字君崇,庠生。子冲公次子

杨正衍,字衡之,庠生。子仪公三子

杨国襄,字右卿,庠生。子萃公长子

杨国衡,字源卿,庠生。子萃公三子

杨国表,字正卿,庠生。子萃公四子

杨硕公,字逊卿,庠生。子质公长子

杨起俊,字赓微,庠生。子美公子

杨起佐,字赓明,廪生,子美公三子,屡科备中

杨起任,字吉人,庠生。叔虔公次子

杨拱宸,字熠寰,应期公之子。自幼聪明,髫岁入冸,超等文学。六岁时曾被盗拐出卖至明溪富豪家,四个月后使人闻报赎回。

杨甲谟,字尔嘉,举卿公长子,庠生。

杨伯懿,字尔彛,举卿公次子,庠生。

杨敏政,字我成,赓明公之子,崇祯十三年生,文学备中两次。庠生。

杨铉,字我铭,康熙二十二年生,一汉公长子。时公二十世孙,庠生。髻年入泮每试拔前矛,天性仁厚,宽能容物,人不见涯矣,性至孝,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瑾,父弃世时,四个弟弟尚幼,抚之以亲爱,教之以诗书,使诸弟学业有成(二弟杨镇国学生,三弟   杨铨岁进士,四弟杨镡儒士,五弟杨钦庠生)。尤其是历尽艰辛捐巨资倡建蛟湖永思堂(杨氏宗祠),并修建桥梁道路庵庙,赈灾济贫等等,不胜书也。

杨钦,字我从,一汉公五子,庠生,助兄杨铉建祠堂修天王寺,并于乾隆壬申年出资续修杨氏族谱。

杨敏公,字仁有,明万历四十五年生,翼真公之子,文增生。

杨敏登,字高自,明崇正十年生,于阼公之子,文学生。。

无伯叔兄弟,家无陇植,四壁萧然,苦志芸窗,备中两次。

杨世新,字作修,庠生。

杨御龙,字乘六,顺治八年生。敏公公之子。道宪取以明 经首选。庠生,

杨致远,名御虬,敏公公三子,庠生。

杨广誉,字非闻,敏登公之子,文学两科备卷取中。庠生。

杨广传,字思远,敏登公三子,庠生。

杨琦,字光楚,康熙十九年生,昌九公长子,庠生。

杨璨,字光壁,灵士公之子,文学生。康熙九年生

杨洪泽,字士廉,光鸾公次子,庠生

杨沾露,字仕仪,于霖公次子,康熙三十四年生,庠生。

杨璉,字光赵,昌九公五子,康熙乙卯生,庠生。一生力学,内才博厚,吟咏便捷。留有咏天王寺诗一首

杨万藻,字耀廷,佩修公三子,乾隆四年生,文庠生。

杨六荣,字仪文,乾隆丙午科备卷取中。文学生。

杨绣,字仪文,长宗公四子,乾隆十七年生,文庠生。

杨晋信,字秉直,翼真公重孙,庠生。

杨宗序,字立,庠生。

杨晋璜,字元礼,庠生。康熙二十二年生。居元当,常敬士子,不乐繁华,所爱者苍梧綠竹,所喜者流水高山。

杨洪深,字士澜,光伦公三子,康熙五十一年生,庠生。

杨葉青,字殿徽,光楚公长子,庠生。

杨联奎,字士遇,晋璜公之子,庠生。

杨梅林,字复唐,文学生。

杨道南,名祖新,慎言公长子,文武兼考入武庠生。

杨兆恩,名捷,宣云公三子,武庠生。

杨名标,号风池,文庠生。

杨瓚,字廷器,泰公之子善铉公之长子,庠生。

杨芳本,名辉,道光二年生,武庠生。

杨芳钱,名标,以揆公长子,嘉庆十五年生,武庠生。

杨芳焕,名英,以揆公次子,嘉庆十九年生,武庠生。

杨弥清,名陞,方荣公子,道光六年生,武庠生。

杨弥踴,名高,芳烟之子,道光六年生,武庠生。

杨弥堦,名韬,芳灿之子,嘉庆十三年生,庠生。

杨弥瑶,字献珍,道光二十四年生,文庠生。

杨远馨,名金章,弥清子,咸丰六年生,武庠生。

杨宗轩,字子昂,远儒长子,同治十五年生,庠生。

杨远猷,字嘉谋,弥瑶次子,同治五年生,庠生。

杨宗煌,字继辉,远成次子,同治十一年生,武庠生。

杨宗孟,字光儒,遴一公次子,康熙三十六年生,庠生

民国二年将乐知事卢榕林为蛟湖杨氏族谱第七次重修纪事《弥梯杨先生行实》:

传曰:明德之后必有达人,斯言也。吾于弥梯杨先生始征之焉。先生系出龟山派,衍蛟水,其先世乃宋儒理学之贤。其后人固汉士文明之彦。真可谓名贤正宗,绍述有德矣。余盖于下车之始,闻先生盛名而心深慕之极。承政府檄催南下选举,集诸父老商举贤良,内多称先生僻处南湖隐居自乐,闻达不求。而益知先生之髙节,而叹晚近所难能也。迨再昤都人士述:先生平日尊祖敬宗,孝亲悌长恂恂焉,有古儒风复述。三子幼通性理,比长务农耕耘不辍。农隙讲学忠孝两经,时勤佩诵,此正先生之家学渊源,文明后起非虚誉也。况先生盛名如是,髙节亦复如是,是先生明德已可期后人之必达。讵因后人必达,始信龟山明德之远哉。兹值癸丑之春,闻先生祠中重订家乘,余适解组爰造庐,请竭得一覿面始遂初募之心。然取阅名乘,见夫鸿文盈简,狐筆汇编,前烈可观,后贤莫及。而先生独能以纂修为己任,实本于尊祖敬宗之心。设非有为先生导扬其事,则有美弗彰殊不足以表盛德而励后人,况盛名髙节堪与前代比烈者乎。余爰为纪之曰:煌煌载籍,纂修纪名,维此孝行,实莫与京,其人如玉,岳降崧生,善哉继述,聿观厥成。

 

中华民国二年岁次癸丑仲春月下澣谷旦

二等勋章 将乐 知 事 卢 榕 林 拜 撰

 

杨明樟,字远冯,时公二十八世孙,农渔为业,曾习中医,常义务为村民看病。一九三三年,红军组建东方军东征时,曾为红军带路,并组织村民搭建浮桥及用舟船竹排帮助红军渡河,并任红色政权土地委员,红军撤离时,曾留有一张有彭德怀签名的字条给杨明樟,嘱其革命成功后可去找政府。

杨先水,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曾任游击队长,红军撤离后,敌人来清剿,曾逃至山中躲藏,被搜捕抓住严刑拷打至奄奄一息,经许多村民担保才救出。蛟湖村民有数位被打死在蛟湖村中央大路犁嘴石板处。

杨荣富(时公28世孙)等多位青年积极参加红军而去。

杨炳生,革命烈士,蛟湖余布村人,福州军区第十五团战士,1977年12月13日在同安小嶝岛对敌斗争中牺牲。

 

杨功流,蛟湖杨泰裔孙,时公30世孙,(祖上迁居顺昌郑坊镇)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有成就学者。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自动控制系,并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功流宗亲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导航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尤其是在惯性导航技术、组合导航技术和无源导航技术等领域有较高的成就,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他热爱教学工作,淳淳教导,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培养出的许多博士毕业生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为我国国防高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杨功流宗亲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知名专家,是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并任《中国惯性导航技术学报》、《导航、制导与控制》等刊物的编委,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十六,清乾隆年间重修族谱时续增字派:

祖德芳弥远      宗功绪益长

传家宜孝友      佐国应忠良

继世常钟秀      嗣昆定发祥

人文恆蔚起      显达庆隆昌

 

十七 ,蛟湖杨氏宗祠诗联

吴福瑞

为省级文保单位蛟湖杨氏宗祠题联

秀出龟山,    白石如磐光万代;

宗开谦组,    蛟湖似镜亮千秋。

 

白石钟灵传道脉,    红星璀璨引航程。

 

(作者吴福瑞,原将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三明市梅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将乐县人大副主任。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瑞先生是将乐著名文史专家、作家、诗人。他为发掘和保护历史文物蛟湖杨氏宗祠和全县的许多自然、历史文物、革命史迹做出很大贡献,他出版了将乐革命斗争史—《万木霜天红烂漫》,《杨时与将乐》《将乐商业史》,《将乐拾萃》,《最早溶洞画诗—稀世瑰宝》,《对联杂谈》,《玉山联赋》,《玉山诗词》,《将乐古代旅游诗词图选》等十多部著作,煌煌数百万字。其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

蛟湖杨氏宗祠楹联

翁景星(中学高级教师)

千载仪容昭闽越,   满堂俎豆荐馨香。

 

龙盘白石,蛟卧清潭,杨氏千秋多傑士;

谢陇晴晖,浮舟烟雨,古村十里漾春风。

 

源追固始, 派续夔门,弘农世泽流光远;

脉继江州   籍开镛邑,荣祖裔孙衍序长。

 

立雪在程门,  尊师伊洛传佳话;

治经循圣训,  倡道东南谱锦篇。

 

道溯龟山,  文笔如掾高万丈;

宗开谦祖,  蛟湖似镜耀千秋。

 

理贯程门无异学,    脉承颍水有真传。

 

永思堂上永思祖德   敬颂辞中敬颂宗功

 

理学传家,  一门多进士;

书香毓秀,  诸代富鸿儒。

 

白石钟灵传道义,  红星导向引航程。

 

祖德坚贞犹白石,   裔才丰沛若蛟湖。

 

将乐蛟湖叠韵两章

谢复兴

(一)

知有蛟湖好   趁闲今一游   听风临竹下   观景到溪头

人倚斜栏立   船依碧水浮   杨时后裔在   古意尚存留

(二)

为因心向往   转道特来游   村落金溪岸    禽鸣古树头

亭中闲客坐   天上碧云浮   肃穆宗祠外    杨家风气留

(作者谢复兴为将乐县检察院检察长、诗人、书法家)

咏   蛟  湖

萧胜龙

(一)蛟 湖 古 渡

龙蟠白石瑞云环         过客匆匆自往还

棹桨渔歌惊白鹭         香樟夹岸柳丝闲

(二)家规家训

先人睿智有遗篇,       美好家风代代传。

处事立身为准则,       熏陶默化涌甘泉。

(乙未年桂月)

(作者萧胜龙,将乐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将乐杨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乐野吟草》杂志主编)

 

迁蛟湖拓基业弘农世家户户旺;

修宗祠承祖德龟山精神代代传。

(作者范立生,将乐客联会会长,原将乐县委宣传部长)

蛟湖杨氏宗祠诗联

(杨土生)

(一)

蛟湖孕育,人杰地灵,杨门自古书香第;

白石钟奇,山环水抱,祥瑞常萦文筆峰。

(二)

厚德载物,清白传家,千载继承先贤志;

钦宗敬祖,继往开来,万代发祥仁义家。

(三)

程门立雪,一代儒宗,天开长夜昭天地;

古渡扬威,千秋伟业,红遍中华壮山河。

(四)

千年古渡,血雨腥风,当年曾送红军去;

万里神州,民安国泰,今朝喜迎幸福来。

蛟湖杨氏宗祠祭祀纪诗

(一)龟山遗韵    蛟湖胜景

龟龙灵气隐清潭      山耸巍巍笔架昂

遗赋煌煌光万代      韵存朗朗颂八方

蛟龙变化遗风古      湖水清平映泽长

胜水灵山曾共育      景明毓秀永流芳

(二)传承祖德    世泽绵长

祠堂肃穆又庄严      鼓乐喧天盛眼前

秀水灵山文笔照      祥云瑞气风龙联

慈祥贤祖庄严坐      孝悌儿孙祭拜虔

德盛仁心传后世      承宗继祖万年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