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深处谒英魂

壬辰年阳历四月廿一日上午,雨过天晴,由杨端生(字之堂)老人带领我和杨学勤前往鼓山拜谒杨树庄将军陵墓。杨端生老人年届近八十,是杨树庄将军侄儿,杨老一路上向我们介绍了杨树庄将军的传奇生平。

杨树庄将军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杨时(龟山先生)第二十九代孙,杨时第四子杨适第五代孙自将乐白莲小沛村迁往连城,其中一支后裔杨有略于清代迁至候官县(今福州市)。杨氏为世代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杨树庄生于1882年,其祖父是清代进士,杨树庄过继给其胞叔杨建洛(字仲京)为子。著名作家、诗人冰心(谢婉莹)的母亲杨福慈是杨树庄的姑婆。杨建洛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任北洋舰队洛(来)远舰管带二副,198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军舰队高挂着英国国旗,驶到跟前才挂上日本旗,北洋水师主力舰队与日军联合舰队激战5小时,损失惨重。杨建洛被炮弹炸中,肠子都飞粘在舰船烟筒上,停战后同事才将他被烤干的肠子撕下塞入他的胸腹腔中。在这次中日甲午战争中,杨建洛和他杨氏家族中在北洋水师任军职的叔伯辈共有九人同时为国捐躯。光绪帝为表彰英烈,授于杨树庄世袭顶戴花翎。中日甲午战争,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极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杨树庄为继承嗣父(叔父)建洛(仲京)遗志,取名为幼京,为报国恨家仇,立志参加海军,进入黄浦水师学堂第八驾驶班学习,1902年毕业后在萨镇冰统制部下任“湖鹰”舰管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杨树庄看清了封建清朝庭的腐朽没落,毅然率“湖鹰”号等三舰易帜,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武昌起义,控制长江战线,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清王朝。杨树庄历任“永翔”、“楚观”、“通济”、“应瑞”、“海筹”等舰的舰长,1923年升任练习舰队司令兼闽江警备司令。1924年因功晋升海军中将,8月在江浙战争中,树庄奉命率闽厦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参加淞沪浏河战役大获全胜。1924年兼任闽厦警备司令,同年9月出任海军副总司令,胜威将军。1925年2月升为海军总司令。

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杨树庄率全体海军归附国民革命军,并通电全国支援北伐战争,电令其族叔(长江上游海军司令)杨庆贞在长江上游各口岸阻止军阀孙传芳军,并电令各舰长(多为其杨氏家族及亲信)切断孙军往海上逃路。并从吴淞口派军舰驰援镇江、南京,切断孙军的后援。在杨树庄海军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二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重创了东北军,北洋政府倒台。山西的阎锡山为大势所趋,表示拥护,东北张学良也通电拥护,东北易帜改旗,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宣告南北统一。杨树庄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消除军阀割据、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中立下了卓著功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树庄任国民政府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首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7月兼任福建省主席,1929年1月授予海军上将,4月出任海军部长。但在国共战争时期,杨树庄于1931年12月以病为由先后辞去海军部长及福建省主席职务。1934年1月10日,逝世于上海,终年五十二岁。

树庄逝世后,民国政府下令全国海军降半旗致哀三天,并下褒奖令称其:“十六年北伐之役,响应义师,促进统一,嗣任海军部长,又主政闽省,宽猛得中,抚循著绩”。民国政府在上海成立治丧委员会,举行公祭典礼后由海军军舰专程护送其灵柩回福州,在福州再次举行隆重的公祭,归葬于鼓山莲花峰。树庄因母亲笃信佛教,树庄成为鼓山涌泉寺的一大施主,自己也信佛吃素。其墓地由鼓山涌泉寺方丈、禅宗泰斗、虚云禅师选址建造。
公祭时,为文挽悼者不下千幅。冯玉祥将军与树庄将军感情深厚,当时隐于泰山,曾寄挽联:“天上将心沉,虎帐龙帏齐惨淡;人间霖雨歇,闽疆泰岱总悲哀。”(此联曾刻于墓亭上,因墓亭上方为汪精卫题字,故在文革时一并被毁)。树庄的二房族弟与树庄同窗共读,同府共政的杨遂写联寄托哀思:“少共读书、长共论政、革命倘成功、薄海元勋、谁复多让;动在治闽、静在参禅、为官能洁已、吾家祖训、兄可无惭。”

蒋介石挽联:“横海蹴洪涛,昔时戈船留伟绩;生天归净土,此时铭旐怆英魂”。国府主席林森唁电:“噩耗传来,音尘遴閟,公谊私情,均不能已予感痛也。”涌泉寺方丈虚云禅师带领僧众举行了七天万佛法会。据当时报载,公葬日清晨“满天风雨,上午九时杨树庄灵柩由廨院舁出时阳光怒放,公葬之典,不前不后,恰于放晴之顷告成,公葬之后,风雨又作,殊可异也。”

树庄生前喜爱读书写字,其书斋名“耕心”,他的很多珍贵书籍多捐赠给鸟山图书馆。

树庄生前虽高官厚禄,但生活非常俭朴,崇佛吃素,是涌泉素的一大施主。他尊祖敬宗,尽力培养弟侄后辈,资助有困难之人。为 官清正廉洁,保其先祖龟山公清白传家之风。树庄将军之品德令人敬仰。

我们在鼓山岭七公里处停车,往公路下眺望,看见山坳处一古建筑屋,沿石阶向下即到了杨树庄将军墓园。其墓园古朴简洁,“圹宇坤艮正字,墓势为胯臂形”,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封土高隆,形如覆釜。与鼓山最高峰金字形山峰相对。墓前青石墓碑楷书:“杨公树庄之墓”。墓桌裙餙高浮雕麒麟,墓镜楷书联句:“云车还驾海,石鼓为喧山”。墓柱有楹联:“先哲祠邻五贤宛在,高僧塔近千圣不知”。墓埕正中立一整块青石雕刻成的石鼎炉,炉基座为园形,石炉身呈园形、通高二米多,炉底置三螭足,炉上立一座二层八角空心塔,精巧雅致(但塔尖及八角飞詹均已被砸毁)。炉身正面,上款为“幼京上将”,正文为“懋绩丰功”,下款为“蒋中正”(三字已被铲除),墓埕右边,有一石碑,为福州市郊区政府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立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石鼎炉下前方左右各有一石柱(墓表)右侧墓表上刻有“杨树庄妹婿蒋质庄敬奉”,左侧墓表石柱已断倒地上,上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岁……”字样。

墓左侧约20米处有一享堂(纪念堂),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占地面积约180多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凝土复合结构,大门两侧有藏头联:“树一生以善为本;庄慈悲以心为佛”。横眉为“念经修学堂”。据义务守墓人介绍该联句是他们于2003年请七十六岁的马信发先生写的。该房现为义务守墓人陈郊夫妇住处。

墓前下方约30多米处有碑亭,亭中石碑高约2.8米,正面楷书“公葬海军上将军杨公树庄纪念碑”。亭有四石柱,亭盖及其右后柱已毁,亭柱镌刻联句:“横海伏波,十载京华成往梦;秋霜春露,一杯乾净妥英魂”。“有功德于民,葬之以礼;是英灵所宅,终焉久戚”。“屴崱峰高宇宙大名资纪胜;祁连冢壮国家盛典重酬庸”。现碑亭荒芜,杂草灌木丛生。碑亭左侧有平房三间,双坡顶,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原为守墓军士住处。

就在我们谒墓期间,遇见刚从市区回来的义务守墓人柯甘治女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守墓的经过:她是晋江人,今年65岁,她爱人陈郊是福州市人,已七十多岁。陈郊原是鼓山公路养路班工人,18岁那年到鼓山修路,七十年代初,养路班撒离,他却自愿留在山上,一边养路,一边为杨将军义务守墓,因为他敬重杨将军。结婚后还把妻子带上山一住就是五十多年,他们一家孤独地住在墓园里开荒种菜,到城里卖菜挣些收入维持一家生计。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和儿子寄回来的几万元钱请人维修房屋和砌地面石坡,不然该纪念堂早已塌毁了。他儿子现在是解放军某部团长。树庄将军生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与他朝夕相守,为他义务守墓半个多世纪的陈郊夫妇竟然是与他非亲非故,素无关系的人。遗憾的是陈郊老人当天外出有事到城里去了,我们未能见到他。我们三人为陈郊柯甘治两位老人的善举深深感动,当着柯甘治的面,我们三人向他们夫妇俩位老人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

树庄将军的养子杨之宏(是一位北伐军烈士的孤儿,由树庄将军收养并培养出国留学),他退休后曾回福州为将军扫过墓,他本打算筹资来维修将军墓和碑亭,但他自己回上海不久即病逝。树庄将军是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功勋,鼓山杨树庄墓已被列为福州市郊区(现为晋安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鼓山一处风景区,我们真诚希望,晋安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能对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修缮和加以保护,以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和缅怀这位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卓著贡献的爱国精英。)

我们三人这次拜谒树庄将军陵墓,缅怀这位爱国精英,心情感慨万分,尤其是端生老人他是树庄将军的侄儿,备感时代沧桑,对文革那段不堪回忆的历史,尤其是对杨树庄将军儿孙的遭遇更是百感交集。所幸的是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已走上了民主复兴和以德治国的大道,正确的历史观,已逐渐对一切的人和事还给他们历史的真面目。对杨树庄将军这样的爱国精英应给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理应受到人民的尊崇。

杨土生写于2012年4月30日

附注:杨端生(字之堂),福州人,杨树庄将军侄儿,宋杨时(龟山)第三十世孙,福州台江区十届人大代表,弘农将乐杨氏联谊会名誉会长。
杨学勤,将乐人,宋杨时裔孙,弘农将乐杨氏联谊会副秘书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