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公后裔在潮州

龟山公第四子杨适第三子杨岚因避乱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co从将乐迁往兴化莆田再迁往广东潮州揭阳,于庆元五年(1199)定居于龙溪都鸡母坞创西陇乡(今文里)成为潮州庵埠杨氏始祖,其后裔枝繁叶茂,至今已繁衍达一万余人。

古代功名职官录

宋代

杨玉川  八闽文学候选州同知,迪功郎。

杨明道  通政使(正三品)。

明代

杨良(1362-?),安敬玄,以岁贡考选南京大理寺评事(正七品)。

杨西纲  贡生,授怀远县教谕。

杨典  正德戊辰科进士,详《人物传》。

杨玮  弘治壬戌科进士,详《人物传》。

杨彦诚  玮子,字感厚。嘉靖乙酉科(1525)举人。授揭阳县阴阳学训术。

杨汉川  阳江总镇(驻守阳江总兵)。

正宇  汉川孙,江西赣州卫参军。

清代

杨起凤  字舜祥,又名蕙长,康熙二十三年(1684)岁贡,以子儒经封中书舍人。

杨肇端  康熙三十五年(1696)武举人。

杨肇振  康熙三十八年(1699)武举人。

杨儒经  起凤子。详《人物传》。

杨廷才  号诚笃,谥桐斋。康熙四十三年(1704)岁贡,历任南雄训导、廉州府教授,封文林郎。

杨世铎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举人。

杨光锡  字川月,号崇堂,以国学生授始兴县教谕,赠文林郎。

杨石园  儒经子,岁贡生。

杨象园  儒经子,吴川、常山县知县。

杨德音  象园子,龙门县教谕。

杨绍埂  字廷良,号玑亭。以拔贡历任始兴、翁源、博罗、南海、阳江、高要等县教谕,迁崖州学正、广州府教授加三级友爱。嗣以“俸满”升知县,封文林郎。

杨兴利  字世元,岁贡生。

杨其钟  字腾江,卫宝府(指挥使)。

杨玉藻  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

杨开会  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举人,十三年癸巳科会试中式,列92名。详《人物传》。

杨广绪  岁贡生。

杨清成  字俊明,岁贡生。

杨树本  贡元。

杨益章  岁贡生。

 

杨典

杨典(1464-1516),字景瑞,号谨庵,弘治八年(1495)举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山西道 、南京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在南京时,按察苏州、常州、镇江、淞江平反死罪冤狱百余人。南京城内有牧马草料场屡引火灾,祸延居民,为上疏请准迁于城外,断绝隐患。

不久因病告归,居家治学于“柏台山房”,并致力地方教化和公益事。时潮地苦水患,韩江墟岸屡溃,民不聊生,盗贼蜂起。公审度治河之计,于正德七年(1512)上《请留公项筑堤疏》,提议抽取湘子桥过往盐船税收,作修筑韩江南堤经费,获准。堤筑至南桂都,未竟而座,时正德十一年(1516),祀乡贤。

嘉靖二十四年(1545),海揭士民在龙溪都建“报功祠”祀之。公崇尚理学,曾师事新会陈献章,并与王守仁友善。遗著有《庭训录》,未传下来。

杨玮

杨玮(1466-1522)字景琦,号约斋,杨典弟。弘治五年(1492)举人,十五年(1502)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按察江西粮储时,廉明公正,吏民畏服。一县令以黄金200两放于饔中,假称蜜饯送行。玮行数百里后发觉,即命人送还,并治县令行贿之罪。

升户部郎中,在部8年多有建树。升湖广辰州(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一带)知府。不久又任贵州按察司副使。逢边防多事,遂致力修缮险要之地,治理军籍,安抚黎族百姓,贵州境内因此大治。

不久母座奔丧,抵家以哀伤及丧礼劳累而卒。时嘉靖元年(1522),祀乡贤。玮曾师事陈献章,经扬理学。子彦诚,字感厚,嘉靖乙酉科(1525)举人,授揭阳县阴阳学训述,为伯父王典完成南堤之筑。

杨儒经

杨儒经,字伦夫,号黎山。康熙八年(1669)中举,授内阁中书舍人。后还乡,致力地方公益,为“报功祠”立祠规十则,又修护龙庵。康熙三十九年(1700)主持兴建杨氏家庙。四十年创内关市(今中兴街大街路口至内关桥间),立市规十则。是年六月,潮州北堤决口四十余丈,应召协同巡道孙明忠、知府梁文煊、知县吕士骏、总兵薛受益修筑之。三年乃成。卒祀乡贤。

杨开会

杨开会,(1799-1836),又名开拓,字绍志,号朴庵。先祖自福建来潮为官,落籍海阳龙溪。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举人,十三年(1833)癸巳科会试中式,录为贡士(习惯称进士),授知县。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乡试,被委为福建同考官(考官为李煌、金应麟)。嗣上司委之审案,开会察其不能平反者,即托辞婉谢;可以自主者,则和气讯问,不以鞭打示威,这样办案被誉为明干。

是年冬就任福建永案县知县。此县地瘠民贫,多劫盗。开会谢绝私谒,致力缉捕盗贼,革除陋规。县衙的贪官对告状者原要收费,称“汤圆钱”费用多少视案情大小。开会对此出示严禁。每次征收赋税亲自下乡劝谕,避免吏役骚扰。县中常发生杀死得病乞丐于富家,然后冒充死者亲属进行勒索的罪案。有林排等四凶手杀一病丐而诬赖某家,某家连前受害一并告县。开会提审三人皆供认,唯林排审至深夜方认,乃按律惩处,诬赖之风遂敛。劫盗畏开会精明,也避徙它方。

开会重培养人才,每月必亲至书院论文讲课,听者数百。道光十六年(1836)下乡中署病卒,年三十八。民感之,立《遗爱碑》。

杨仕添

杨仕添(1853-1910),文里村人。原名元增,号泽臣,生于咸丰三年(1853)幼年失母,青年丧父,家清寒。同治八年(1869)乘帆船到星洲。初为杂货行贩,日与洋人交易。后英人教以鉴定珍珠之法,遂转珍珠生意。时值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执政,全英珠饰盛行,故星洲珍珠畅销,杨仕添遂在山仔顶吉宁街开设“添发”号珠宝行。因得洋人信任,生意旺盛,年获利达二、三十万元。不数载积资达百万,被誉称“真珠客”,时年仅二十多岁。

四十余岁回乡,建厚德堂私祠,得清廷诰封中宪大夫,赏戴花翎。不久又晋正二品资政大夫,并得西太后及光绪帝御书“福寿”二字。五十余岁患偏枯症回国,宣统二年(1910)逝世。

杨缵文

杨缵文(1881-1967),文里村人,原名诗籍,生于光绪七年(1881)。曾祖父宗汉、祖父经均、父新祝,三代赠奉直大夫,自身赏戴蓝翎及光禄寺署正。母陈氏,曾以教子有方受民国总统黎元洪“壶则昭宣”匾额褒奖。父早岁在星洲创“玉成”号布庄。

自幼儿好读书,在私塾每试名列前茅。稍长,尢专心国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南渡星洲,弃儒从商,力承父业。三十四年(1908)双创“永元成”号于十八间后街(后迁渥津),专营龟精捞迎土产。继创“成美”金庄于漆木街,督造黄金首饰,遂成南洋巨商。

为人热心慈善事业,凡所关心,先自解囊,继广为发动捐输奔走不暇。又屡捐巨资供宣传劝募,救济伤兵、难民。

平生热心教育事业,1905年与陈云秋、廖正兴、蔡子庸等共发起创办“潮州公立端蒙学堂”,连任该校总理及董事长达14届,并为总、分校校产信托人。1919年与陈嘉庚等倡办“南洋华侨中学”,连任校董及主席多届。1926年与廖正兴等募筹力币约九万元,委杨雪立主持,于汕头创建孔庙并附设时中中学。那时星洲有孔教会的组织,缵文任总会会长及财政。1955年星马华人倡办南洋大学,缵文出资赞助并连任该校理事。又曾任义安女校董事长、新加坡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壮年还曾回梓创设“达道”及“绍颤”小学。

1906年参邓发起组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连任该会议员及董事。

此外历任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潮州弘农公会名誉主席,同济医院董事及总理、醉花林俱乐部名誉总理、余娱儒乐社名誉社长、万世顺公司信托人,以及华联银行董事等。为人重乡情亲谊,每逢乡亲宗人到访,虽素昧平生,皆热情相迎。暮年德望尢隆,常与人排难解纷。

黎元洪曾授予六等嘉禾章。1938年,南京政府聘之为侨务委员顾问,新加坡政府也聘之为华人参事局议员。1950年荣膺英皇乔治六世S·C·H荣誉奖状及奖章。1964年膺获新加坡元首颁赐的公共服务星章。1967年6月14日逝世,送葬者达千余人。

杨书典

杨书典(1893-1969),文里村人,字慎五,生于清光绪十九年,成为新加坡18巨商之一,杨书典荣获英国政府的金星勋章。他从此活跃于新加坡的上层社会,积极参予社会公益事业,以至捐资助饷,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来,又结识了同盟会头头胡汉民、汪精卫,胡、汪曾赠予个人相片和题词条幅。

1909年,孙中山在国内发动第6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又到南洋发动捐资助饷。5月,经胡汉民介绍,杨书典谒见孙中山。1918年7月19日,孙中山又到新加坡,杨书典在张永福、林义顺的陪同下再次在晚晴园谒见。孙中山得知他慷慨支援革命的事,非常感动,即赠送私人相片,亲笔题写“杨书典同志惠存”。这一年,杨书典加入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荣任董事。同年又赞助端蒙学校基金,被选为校董会董事。

1911年12月,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新加坡。15日,在晚晴园会见南洋知名华侨,同他们合影,并题词曰:“革命发源地,华侨晚晴园”。参加合影的有张永福、陈楚南、林义顾、陈嘉庚、陈德润、廖正兴、杨缵文、杨书典、王邦杰等30多人。1915年,孙中山为讨伐袁世凯,又到南洋筹响,杨书典率先捐资。同年,许崇智、邓坚又到南洋筹“革命公债”,又得杨书典大力支持。

杨书典为祖家乡做了不少好事。1911年韩江南堤决口,他参与组织募捐活动,赈济灾民;1917年天津水灾,黎元洪委托林义顺在南洋华侨募捐,杨书典踊跃捐款;1918年潮汕大地震,杨书典与杨缵文等10人发起捐款修堤和赈济灾民活动,共捐得义款力币41万元,并在新加坡成立潮安七都修堤局;1922年潮汕“八·二”风灾,杨书典协同潮属众侨领组织捐资赈灾,并组织余娱儒乐社义演筹款;1926年为汕头时中中学捐建教室一间;1928年济南惨案,杨书典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陈嘉庚等侨领率先解囊,组织救助活动,并成立以陈嘉庚为会长的“山东惨案筹赈会”;1929年秋,陕、甘、豫等省旱灾,山东、闽南又发生水灾,国民党南京政府聘林义顺为赈灾委员会特派员,杨书典同众侨领大力协助募资。由于他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受到社会爱戴,1921年被聘为汕头诚敬善堂主持董事,1936年任潮安第八区公共体育场筹委会常委。至于建太和医院、建万和桥、施棺助葬、赠药施粥、修路建雨亭等义举,杨书典无不慷慨捐助。

杨书典于1949年回国,1955年任庵埠区侨联会副主席,1959被选为潮安县政协委员、侨联会副主席,同年应聘为庵埠侨联会名誉主席。1969年逝世。

杨村人

杨村人(1901-1955),外文村人,原名启源,号望苏,笔名柳丝、文坛小卒,巴人、曼之等。生于1901年6月8日。1918年肄业于汕头华英中学,越年逢“五四”运动,在家乡参加爱国同志会,进行宣传。1920年在澄海月浦和本村永思学堂任小学教师,并兼任汕头《尾声日报》记者。1921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1922年考入湖北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国文系,在校期间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后又加入《星野》文艺社。1925年,经该校中共支部书记李守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必武担任这次入党仪式的监誓人。

1926年毕业,由党组织介绍到广州,先后任广东省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教导主任,并指导青年学生的革命活动。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受到通缉,逃往武汉。在武汉担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编辑科干事,与阿英、孟超同事,并一起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6月19日-23日),担负会议的宣传工作。同时与蒋光慈、阿英、孟超开始筹备《太阳》文艺杂志的创刊。七月中旬,因武汉政局大变而暂停。嗣赴日本东京,就学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数月后回上海。12月,与蒋光慈、阿英、孟超四人充股合办春野书店。

1928年元旦,《太阳》文艺月刊创刊,杨村人与阿英同任编辑,以四人发起的“太阳社”也由此成立。当时党中央的负责人瞿秋白等出席了成立会。潮籍作家洪灵菲、戴平万、林伯修(杜国痒)三人经杨村人介绍入社。1928年春,春野书店被查封。不久,仅出七期的《太阳》也被查封。10月改名《时代文艺》出版(仅出一期),越年三月又改名《新流月报》,到十二月共出四期。1929年1月,太阳社编印《海风周报》(至四月共出四期)。七月,杨村人主编《新星》文艺半月刊。秋,参加中共领导的艺术剧社。1930年,《新流月报》改组为《拓荒者》,从第四、五期合刊起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从春野书店到太阳社,杨村人起了中坚作用。

1930年1月,杨村人赴成都任私立西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5月,因学校被封,一些师生被杀,又逃回上海。6月,正式参加“左联”工作。并接触了鲁迅。1930年9月25日参加庆祝鲁迅五十寿辰的活动,事后,杨村人以“文坛小卒”的笔名,在自己主编的《白话小报》上发表《鲁迅大开汤饼会》的文章,说“鲁迅大师领到当今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院的奖赏,于是乎汤饼会便开成了”。即被舆论指责为造谣。

1931年1月,杨村人担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剧联”)第一任党团书记。10月,调入党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1932年2月化名杨柳丝,与鲁迅、芭盾等40余人签署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

1932年2月,杨村人到洪湖苏区,接替谢觉哉主编《工农日报》。9月,因根据地失守逃往武汉,从此背离共产党,以“第三种人”自居,继续文学生涯。作品大部分发表于《现代》《矛盾》《申报》等刊物,有的触及鲁迅,受到鲁迅批驳。

1935年担任《星火》杂志编辑。1937年3月人造棉河南广武县代理区长一个月。同年6月至次年2月,任广东绥靖公署党政处主任科员。1937年9月至1940年1月,担任第四战区政治部组员,期间曾兼任广东省文化界抗敌协会委员、广州《民族日报》副刊主编,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也曾到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三周,不久,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后到遂宁县明耻中学任教。

抗战胜利后到成都南虹艺术职校任教,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先后任四川省松潘、绵阳、剑阁县政府秘书。1949年7月至1951年2月,在理县、南充县任中学教员,后任川北大学文学院教授。1952年该校改为四川师范学院,任中文系教授。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被审查而自杀。

主要著作有中篇小说《失踪》、短篇小说集《战线上》、《狂澜》、《苦闷》、话剧《新鸳鸯谱》等,还编有《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一书。

杨启霖

杨启霖(1914-1997),外文村人,少年毕业于庵埠龙溪中学。17岁南渡新加坡,28岁被著名商家黄诗通聘为东方公司经理,后独资经营印尼土产和树胶,事业发达。历任新加坡潮州作邑会馆副主席、潮安会馆副主席,潮州弘农杨氏公会主席至永远荣誉主席。又任新加坡广东会馆、义安公司董事,新加坡潮剧联谊社名誉社长兼名誉顾问、潮州市阉埠潮剧团顾问。

1986年与杨文峰合资赠建阉埠永思学校。1989年11月,启霖以署理团长率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新加坡代表团赴澳门开会,并于22日率团莅庵埠,受到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杨应求

杨应求(1918-1944),外文村人,1938年毕业于广州瓤勤大学附中(五年制),同年考进南京中国空军学校,属12届生。因日寇入侵,随校迁到成都草堂寺至毕业。不久至美国鹿克高级飞行学校留学。毕业后当见习官一年,分配于中美14航空队第76驱逐中队任中尉飞行员,投入抗日战斗。曾远征缅甸猎戍二次,先后参加汉阳,武昌、衡阳战役。

1944年2月11日,14航空队从桂林飞香港轰炸日本在启德机场的军事设施。应求所在中队20架驱逐机掩护2架轰炸机作战,击落敌驱逐机3架。应求击落其中一架,但自机也中弹着火,他坚持飞至博罗跳伞降落,但已受严重烧伤。2月24日在医院不治逝世。

葬广西尧山县空军烈士公墓。蒋介石赠“见危受命,精忠报国”,空军司令周至柔赠“忠勇用命”奖状。

杨文峰

杨文峰(1920-1995),外文村人。1936年南渡新加坡,60年代开创慕伦(私人)有限公司,代理经营德国鹰标风油精,任董事长。业既有成,热心社会公益和文化事业。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活跃于新加坡文艺界,1975年出任六一儒乐社社长。

1984年投资200多万港币,在汕头拍摄潮剧《张春郎》影片。1986年被推为新加坡潮剧联谊社社长,两届后被聘为名誉社长。任职期间该社成功地演出《马娘娘》《秦香莲》《袁崇焕》等大型剧目。

文峰乡梓情浓,1985年与杨启霖合资35万港元,捐建庵埠永思学校,同年为汕头7.11风灾的救灾捐款10万港万,对于庵埠华侨医院建设等福利事业也踊跃捐输。

为新加坡潮州杨氏公会第34届副主席,受聘的社会荣誉职务还有:新加坡余娱儒乐社名誉社长、陶融儒乐社名誉社长、南华儒剧社名誉社长、汕头岭海丝竹社名誉社长、潮州市庵埠潮剧团名誉董事长兼名誉团长。

杨启鸿

杨启鸿(1934-1987),文里村人,1934年4月出生于香港。父杨秀镇壮年游泳溺水亡,身后萧条。母郑钦娇含辛茹苦,抚养启鸿和弟弟启奉命长成,力供读书。

1957年,杨启鸿考进中央美术学院。他进京赴考的火车票是用平时勤工俭学的积蓄购买的,到达时只剩二元钱。5年的大学过着十分穷困的生活。

1962年毕业后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后调广西艺术学院,晋副教授。在从教的日子里,由于家分两地,杨启鸿每月只剩下10元维持自己的食用,生活相当清苦。

1986年,杨启鸿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香港,被聘为美术教师。越年又到广西艺术学院复职。由于生活和病魔的双重折磨,1987年3月在南宁逝世。

杨启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广西分会第二届理事。他毕生致力于美术创作和教学,卓有成就。他擅长铜版画,木刻画。他的艺术植根于生活土壤。他经常深入基层,注重速写、写生。文化革命前,他的作品除了常在《版画》等全国性刊物发表外,还常见诸《汕头日报》,如《公社农械厂》《旅途上》《学习辅导员》等,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感情。他的主要作品有铜版画《早春》《开发地下河》《火烧圆明园》《油香万里》《长江三峡》《北海之春》。

1981年,杨启鸿到意大利米罗等地展出铜版画作品,并参加意大利20多个城市的铜版画竞赛,荣获金杯奖,为国争光。当时《羊城晚报》等大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人民画报》还以他赴意大利的艺术活动为专题,发表了他一组铜版画作品。

杨启鸿对于美术教学认真负责,他把学生当成朋友,常不分彼此切磋技艺。

杨敬好(1869-1946),文里村人,弱冠南渡,从商于吉隆坡。先后创合境有限公司及永兴酒庄,经营欧美罐头名酒。热心教育事业,乐为同侨排难解纷。历任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馆长、吉隆坡培才学校总理、广东义山产业信托人、仙四师爷庙产总理、中华总商会董事等职,与华侨革命家许苏魂友善。

杨敬好威望相当高,逝世时中外人士执绋送葬者达数千众。

杨尚炯(1870-1937),字毅初,号羞勃,文里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秀才。后赴乡试不第,课徒卖文。工诗词骈文,也谙灯谜猜制。1930年与杨伦纪等组织青光谜社,每于节日组织开台。著作有诗集《羞勃残稿》和谜集《瘦辞》等。

杨秀羲(1878-1932),字镇臣,壮年渡洋到吉隆坡经商,先后创“义诚”公司和“鸿发”号。他热心公益事业,热爱祖国,积极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连任雪兰莪国民党支部执委。为雪兰莪杨氏公所创始人,历任潮州八邑会馆董事。

杨伦彝(1894-1966),号柳堂,文里村人。毕业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民国初曾任大元帅府东江特派员。曾任潮安县第八区区立初级中学校长(1935-1937)、潮安县参议员。

工诗,为柳亚子等发起的诗社“南社”社员。解放后乡居行医。

杨元忠(1908-  ),文里村人,生于香港。1931年8月毕业于葫芦岛海军军官学校,越年任“海圻”巡洋舰少尉航海员。1933年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中尉炮术教官。1935年为“镇海”练习舰上尉航海官,越年调升“永翔”炮舰少校副舰长。1938年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炮术教官。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馆中校海军副武官,后又回国任海军军官学校上校教育长(蒋介石兼校长)。1948年为海军第四军区少将司令,越年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海军少将副参谋长。1950年为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少将委员。1958年为国防部人事助理参谋次长。1964年出任台湾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海军代表。1967年退役赴美国定居。晚年寄情于书画。

杨荣德(1908-?),外文村人,原名秀实。青年时在新加坡荷兰洋行任职,1934年创荣德出入口公司,兼代理经营德国百德针车。1940年与诸宗亲发起组织新加坡潮州弘农公会,为首届至第四届主席,后为名誉主席。1949年8月被选为新加坡杨氏总会筹备委员,曾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董事、六一儒乐社名誉社长。

杨越(1918-  ),曾用名杨樾、杨浩泉,主要笔名方生、于燕郊。官里人,青年时在家乡组织“火炬”读书会。1937年春到澄海天港小学任教,同年参加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汕头青抗会)。越年春参加汕头青年战地服务团,随军从事抗战宣传工作。1945年底在汕头创办《建国日报》,任总编辑兼文艺副刊部主编,发表大量诗文抨击时弊,被当局列入黑名单。1946年6月被迫流亡香港。11月到新加坡,由胡愈之介绍至马来亚森美兰州的芙蓉中学任教,主持该州华侨和学生的爱国运动。1948年6月回新加坡,改名杨浩泉到华侨中学任教。12月,被逮捕逐回香港,在《华商报》任编辑。

1949年5月参加粤赣边纵队教导营,任排长。9月随军进入广州,任《南方日报》编辑,后调广东社会科学院任职至退休,为研究员。

杨文信(1918-1986),任职于香港,晚年为家乡的福利事业多番奔走,发动新加坡、香港的华侨捐赠拖拉机、化肥、小汽车及现金人民币20万元,从而于1983年建起了外文老人活动室——永乐园。

杨启先(1927-  ),外文村人,1949年到越南西贡,1961年创办“联兴”出入口公司。南越解放后于1978年携眷出奔,驻足马来西亚比东岛难民营。1978年7月举家赴美国洛杉矶,开设“泉珍”酒楼,成为洛杉矶第一家潮州菜酒楼。

乐于社会福利事业,1962年起,历任西贡东方俱乐社社长、心德相济会会长、潮邦五学校董事、六一医院董事、西堤潮州会馆董事、救济难民委员会主席。至比东岛难民营还倡办学校。到美国后发动组织潮州同乡会,于1981年和1984年先后成立洛杉矶潮州同乡会和三藩市潮州同乡会(1987年改称潮州会馆),任两处同乡会最高顾问和常务顾问。1984年从家乡带去整套潮州大锣鼓,在洛杉矶和三藩市组织潮州大锣鼓队,每队百余人,曾参加当地文艺活动比赛,获第一名。

杨文波(1928-  ),官里村人,生于1928年,为新加坡华侨家属。日寇沦陷时曾就读澄海县第五中学(今它浦中学)。1946年到香港谋生,任职文员,1947年为派驻广州采购员,旋升任经理。1950年再度来港,自创“香一”士多公司。1955年任侨业实业公司经理。1958年自创侨业永新鱼苗公司。1963年再创永隆鱼苗公司,为中国鱼苗总经销,另创立永新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自任总经理。迄今,同时向南洋各地发展业务,产在印尼参加有利马公司,任董事。1966年往新加坡组织华星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秘书。1976年组织永繁荣置业有限公司,自任董事总经理。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应邀在汕头澄海合资设厂,共有永嘉五金塑料制品厂有限公司、汕头金轮五金工具厂、澄海市南湖酒家、澄海市永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皆任董事长。

1990年往柬埔寨组织新棉美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杨文波热心家乡社会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参与捐建庵埠华侨医院、庵埠华侨中学、澄海华侨中学、澄海侨联大厦、澄海冠山中学、庵埠永思学校、潮州韩江大侨(为筹建副主委)、汕头体育馆(为筹建常委)、潮州体育馆(为筹建副主委)。曾率香港韩江潮剧团至澄海义演,筹得港币100多万元援建澄海华侨医院。

历任:香港潮商互助社第38-39届理事长、永远名誉社长,香港汕头商会第一副会长、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庵埠同乡会会长、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潮安同乡会会长、荣誉会长,香港新加坡帮协进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董事。为汕头市政协第5-9届委员,潮州市政协常委。杨文波的社会荣誉职衔很多,主要有:广东省侨联、汕头经济特区顾问,柬埔寨潮州会馆永远荣誉顾问,广东省海外潮人联谊会、汕头市侨联会、潮州市侨联会、汕头市总商会、揭阳市总商会、潮州市总商会、香港中西区各界协进会名誉会长。

工书法,曾在汕头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现为香港国际潮汕书画总会主席。

杨友涯(1931-  ),字思源,文里村人。1953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留校任教,至副教授。后到长沙铁道学院、广州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历任系主任、科研处长、副校长及学报编委等职。曾任职于铁道部科技司和广东省铁路建设指挥部。为广东省铁道学会秘书长。

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发展目标”研讨会。在铁道部任职时,多次主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会。他为铁道部起草“全路1985-1990年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规划”,制订 《铁路运输业全面质量管理》等四门培训教材的教学大纲,并任教材编审小组主审,负责在苏州主办“全路质量管理培训班”。嗣被评为“铁道部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1990年以后担任广梅汕铁路和京九铁路广东段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广珠铁路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兼管办公室日常事务。

主要编著有论文14篇,多获奖励,主编教材(含合作)8部。科研成果(含合作)7项。与夫人张玲合编《论文集》。

杨秀伟(1933-  ),文里村人。1948年就读于汕头海滨中学高中高。1950年就职于汕头市团委,后调广东省委,继而任《中国青年报》驻广东记者。文化革命后到中央干校学习。结业后调入水利部。后任水利部《中国水利报》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

杨应辉(1937-  ),外文村人,高级工程师、教授。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就业于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401所理论物理和计算数学研究室,从事核武器研制及核科学工程的理论计算工作,先后参予的研究成果有:氢同位素分离理论计算,克服了苏联撕毁核合作协议造成的巨大困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燃料计算,提供了关键数据和第一个一维、二维计算机软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整个核潜艇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苏联援建的核瓜堆改建工程的理论及设计计算和计算机软件研制,整个改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理论计算部分又独立获三等奖;原子核结构理论计算,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求解F-P议程获得当时国际上最好结果,计算机程序于1982年为当时西德有关研究所采用,项目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核电安全分析程序的移植,为我国核电安全提供了第一个实用计算机软件。

1982年起,主要从事核瓜堆物理计算基础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完整的核反应堆物理计算体系的建立,其中的SIP方法应用比美国早半年。还参加激光核聚变理论计算,核截面数据的数学处理等工作。

杨应辉荣任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中国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物理计算专业组副组长,并获“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1985年4月调入建设银行调查部,5月起主持完成《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又主持设计《会计柜台核算系统》,获全国金副系统首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年8月起历任计算中心软件开发处处长、计算中心规划处副主任、中国金融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系统科委常委、北京市海演区第11届人大代表、中国计算机学会金融信息分会副主任等职。曾参加全国《金融系统标准总体规划》的制订,主持的软件工程篇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两次参加“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际研讨会”。1994年主持建成建设银行全国网络,被委为总行科技部和建银科技发展中心的总工程师(正厅级)。

1987年至1996年到过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及香港考察银行电子化或参加国际专业技术会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

主要论著有关于核工业的25篇。调入建行后参加《现代化银行信息系统》《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建设·银行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40年》《银行电子化》等书的编写,主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审并参与编写《计算机应用》。此外,在报刊发表多篇有关电子化文章。

杨启秋(1943-  ),外文村人。父母早年移居柬埔寨经商。启秋在柬出生,童年曾回庵埠读书,后毕业于金边市端华学校(初中)。嗣经营针织厂。

柬埔寨战后的1993年,杨启秋率团赴美国出席第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1994年4月10日潮州会馆重光,被推为首届理事会会长,今已连任至第三届。

2001年4月,柬埔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杨启秋当选为首届理事会会长。促进会多次派团参加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活动,还创办《华统论坛》杂志,杨启秋妆任编委会主席。他曾率团参加中国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还多次为祖藉家乡的教育事业慷慨捐资。

杨启秋不仅是柬埔寨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也是著名的实业家。他是柬埔寨新棉美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经营国家物资的供应,隶属公司众多,并广涉贸易、房地产开发、报关运输、印刷、酒店、餐饮娱乐、洋酒代理、种植业、货仓等的经营。

杨启秋先后荣获西哈努克国王亲自授予的勋爵爵位和洪森总理亲自授予的“国家卫士”金质勋章。中国政府对杨启秋给予高度评价,江泽民、李鹏、朱容基、尉健行、迟浩田等国家领导人曾接见这位爱国侨领。

杨荣文(1954-  ),文里村人,出生于新加坡。自幼聪慧,中学时曾以最优异成绩获总统奖学金。1972年应征入伍,越年任少尉,并获部队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工程系。在学时被选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协会主席。1976年考获工程系双科第一荣誉学位,并获英国土木工程学院的管理研究奖。

大学毕业后曾到美国一军校进修通讯与电子技术。1977年5月回新加坡,被委 第6步兵营通讯军官,越年提为三个步兵营的通讯司令官。1979年毕业于新加坡指挥与参谋学院。1981年1月调任空军策划局局长。

1983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商业行政硕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回国担任空军总参谋长。1986年1月又任武装部队联合行动与策划司司长,负责协调陆海空三军工作。1988年7月授准将衔。1988年8月离开行伍入政坛,历任财政兼外交部政务部长、新闻艺术部兼卫生部长、贸易兼工业部长。

杨景阳(1924-  )外文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原庵埠教委主任。

杨秀汉(1931-  )曾任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杨惠光(1933-  )外文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原官里小学校长。

杨秀浩(1933-  )文里村人。副教授,原任教于北京体育学院。

杨文辉(1934-  )外文村人。广东省中医学院教授,妻离映雪也是该院教授。

杨松波(1934-  )外文村人,建筑工程师。

杨丽芸(1934-  )女,外文村人。会计师,原汕头中国银行干部。

杨应裕(1934-  )外文村人。中学高级教师,原汕头林百欣中学教导主任。

杨礼旭(1934-  )外文村人。主任医师,原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师。

杨文健  文里村人。元忠子,美国博士。

杨应敏(1936-  )外文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原庵埠维则学校校长。

杨卓睿(1937-  )文里村人,高级农艺师。毕业于湖南大学从事农科研究,在小麦育种中育成白芒安、安麦五号、78-60-2、79-15等良种。为潮州市第7届人大代表。1985年评为广东省职工劳动模范,越年评为省农村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启源(1937-  )外文村人。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高级工程师,原汕头市建筑设计院勘测设计院勘测分院副院长、主任工程师。文艺方面有长篇小说《残阳如血》等著作。

杨秀立(1937-  )外文村人。工程师,原任职于广东省轻工设计院。

杨去举(1938-  )文里村人。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原汕头市珠池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工程部主任。

杨少卿(1939-  )女,外文村人。中学一级教师。

杨邦士(1939-  )外文村人,中医主治医师。

杨启忠(1941-  )外文村人。高级工程师,原沈阳灯泡厂总工程师。

杨应玖  外文村人,武汉水电大学毕业,泥木工程建筑教授。

杨秀逵(1943-  )外文村人,工程师。

杨秀翡(1944-  )女,文里村人。中学高级教师,原阉埠华侨中学副校长、庵埠中学教导主任。

杨炳标(1946-  )文里村人。工商管理硕士,现任职于美国旧金山市。曾任新加坡对华经济发展局顾问、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顾问。

杨应木(1946-  )外文村人,机械工程师。主持设计制造全国第一台卷筒薄膜软转凹版印刷机,于2000年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杨应森(1946-  )外文村人。机械工程师。

杨炳文(1947-  )文里村人,毕业于新加坡大学。为英国皇家学院医科博士、新加坡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内科教授。

杨应林(1947-  )外文村人。食品工程师,研制出被称为中国一绝的“九制陈皮”。潮州市佳宝集团公司董事长,为潮州市第10-12届人大代表。

杨秀炎(1948-  )官里村人。中学一级教师。

杨启光  新加坡医学博士。

杨友文(1951-  )文里村人。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加拿大多伦多市核能管理局高级总工程师。现任美国加州政府市政基础设施高级总工程师。

杨秀发(1951-  )官里村人。中学一级教师,潮安县电大副校长。

杨忠艺  1988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五”高技术计划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为广东省政协委员。

杨国强(1953-  )官里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庵埠官里小学副校长。

杨奋勃(1957-  )文里村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获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杨应瑜(1958-2003)外文村人。建筑工程师。

杨海鸥(1958-  )女,文里村人,秀伟长女。198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后留学美国厦威夷大学,1993年获博士后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员。

杨应春(1963-  )文里村人。中学高级教师,汕头实验学校教导主任。

杨俊亮(1966-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师。

杨应喜(1969-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工艺工程师,1995年评为全国电子系统劳动模范。

杨嫣娴(1973-  )女,外文村人。中学一级教师,广州华师附中教师。

杨训才(1922-  )文里村人。原汕头市人民政府农科委处长。

杨秀哲(1924-  )文里村人。历任潮安县财政局局长、潮州市财政局局长。

杨训焕  外文村人。原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曾任《春城晚报》总编辑。

杨锡林(1929-  )官里村人。原汕头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副处级。

杨启桂(1930-  )乔林村人。原潮州市二轻局副局长,副处级。

杨爱清(1933-  )女,文里村人。曾任潮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秀奉命(1936-  )又名旭明,曾用名秀彦,外文村人。1958年毕业于金山高级中学。后任教师并进行文艺创作。1962年6月进汕头市话剧团任编剧。

1970年5月调汕头市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后转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长期从事文秘工作,历任资料科长、信息科长。1989年7月调任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处级)、《汕头市志》副主编,分纂市志文化部类各个分志,兼主编《汕头史志》季刊,同时兼任广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潮汕星河奖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执笔改编的话剧《绿竹村风云》,由汕头市话剧团排演。合编的历史潮剧《袁崇焕》发表于《剧本》月刊,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和广东省专业剧本创作一等奖,鲁迅文艺奖一等奖。论文有《关于东亚文化圈联想的提要》、《潮州椰胡探源》等。主撰的《中国沿海开施城市——汕头》一书,1985年由北京周报社用中英两种文本出版。

两次评为广东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入编《中国当 人工方志学者》等多种辞书。

杨启楠(1936-  )原上海人民出版社处级干部。

杨秀龙(1936-  )文里村人。原汕头市龙湖区教育局局长,副处级。

杨应坤(1936-  )文里村人。原广东乐昌县物资局局长。

杨启存(1937-  )外文村人。原汕头市卫生局副局长。

杨秀亮  文里村人。原惠来县武装部部长。

杨秀兴  官里村人。原广东省商业厅统计物价处处长。

杨启新(1940-  )文里村人。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宣传处处长,《广东保险》主编。

杨文硅(1941-2000)文里村人。曾任潮安县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潮安县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科级。

杨惠敏(1943-  )外文村人,原潮安县第六届政协委员、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科级。

杨木芳(1944-  )女,外文村人,原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启才(1950-  )外文村人。潮安县广播电视局局长。

杨启芳(1952-  )文里村人。历任庵埠镇镇长、潮安县经济贸易局局长。为中共潮安县委第八届委员,潮州市第10-12届人大代表。

杨汉松(1953-  )文里村人。潮安县国税局副局长,科级。曾任庵埠镇镇长,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公务员。为潮州市第11届人大代表。

杨毅(1956-  )秀汉子,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杨伟群(1958-  )外文村人。潮安县凤塘镇镇长。

杨美匀(1959-  )女,文里村人。1990年毕业于贵州省委党校,现任贵州都匀市档案局局长。

杨时榜(1960-  )外文村人。中国石油天然汽总公司总经理,处级。时榜与妻方小美同毕业于武汉化工地质学院。

杨海茵(1960-  )女,文里村。1986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就职于国家电力总公司通讯中心人事处,副处长。

杨欣(1973-  )女,外文村人。潮安县保密局局长。

杨大妹(1906-1982)讳书海,外文村人,原阉埠粮食加工厂大车,1956年出席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杨刈非  文里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5期炮科。在炮兵学校行职多年,后移居香港。

杨元润  文里村人。元忠之五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6期政工科。后移居美国,已故。

杨淦泉  文里村人。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生。后居丰顺。

杨应添  外文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7期步科。在抗日战争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牺牲。

杨美泉(1920-2003)文里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7期步科,陆军炮兵学校第17期炮科。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军部参谋、少校团副和青年远征军上尉区队长等职。曾参加鄂西抗日战役和荆门当阳的受降。1949年元旦参加解放军,在西北军区干部学校任教官。1950年转业到潮安人民防空指挥所。

杨锦声  黄埔军校毕业。

杨文昌(1925-1950)文里村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后在朝鲜战场失踪,1962年7月9日追认为烈士。

杨启逢(1926-1951)外文村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解放军,后为志愿军197师591团班长。1951年3月17日在朝鲜战场牺牲。烈士。

杨秀明(1936-  )外文村人。古筝演奏家,曾应聘为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师。后在北京举办个人古筝演奏会,中央管乐团为之伴奏,中央电视台为作实况报道。

杨书渔  文里村人。原广东电台文艺台总编辑,处级。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杨启献(1939-  )外文村人。本谱编委会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潮州市第5届文联委员、潮州市第5届文联委员、潮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潮州诗社副社长、潮安县第5届政协委员、潮安县剧协主席,曾任省灯谜学会副秘书长。199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长。编著有《杨文广征东》《元宵案》《春月明》《徐策救孤》等剧本10多种和《庵埠志》(主编)、《潮汕杨姓》《唐诗谜三百则》等。

杨秀钦(1940-  )文里村人。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院硕士,琵琶演奏家。

杨礼桐(1943-  )外文村人。古筝家,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协会理事、中国新筝专业委员会常委,原汕头艺术学校教师。著有《古筝精谱》三辑。

杨两标(1943-  )文里村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潮汕版画会常务理事、揭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为揭阳市榕城区文化馆干部。

杨仰秋(1944-  )文里村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汕头广播电视局《汕头电视周报》编辑。

杨友爱(1947-  )文里村人。作曲,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编辑。

杨佩生(1969-  )女,潮安县文联副主席,《潮安文艺》主编,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杨启仁(1936-  )别名别人,外文村人。潮州市第10届人大代表。原外文村党支部书记,本谱筹委会、编委会顾问。

杨悦辉(1944-  )文里村人。潮州市第11届人大代表。文里村党支部书记。

杨启荣(1941-  )外文村人。潮安县第7、8届人大常委。曾任东凤镇、彩塘镇副镇长。

杨秋儿(1958-  )外文村人。潮州市佳香集团公司董事长。潮安县第7、8届人大常委,潮州市第12届人大代表。

杨继远(1966-  )潮州市第12届人大代表,潮安县第6届政协委员。

 

(以上资料录自潮州庵埠杨氏族谱)杨土生

 

发表回复